从“春晖”走出的书画家——郝庆祥

来源:峰峰文史资料委员会 作者:李 岚 李彦忠 发布时间:2014-08-15

    郝庆祥1962年考入春晖中学,就读于32班。 196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电力专科学校。 1969年参加工作。现为江苏省书画研究会会长。自1988年以来,他被东南大学文学院、东南大学现代书法研究所先后聘为研究员、兼职教授。

2.jpg
    郝庆祥自幼受父母的影响,喜欢涂鸦,读初中后受到班主任老师的赏识,“这是我们班未来的书法家。”老师讲评书法作业时的一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南京读书期间,他利用写大字报的机会,结识了许多书法家,并得以见到名家高二适先生。高老是江苏文史馆馆员、著名诗人、史论家、书法家,博古通今的学者,为章士钊所器重。他在与郭沫若老先生关于《兰亭序》真伪的争辩中颇为意气,曾留下“何处鼠子敢跳梁,兰亭终究属姓王”的名句。后来还是毛泽东在给郭老的信中批了“笔墨官司,有比无好”之后,《光明日报》才将高老的原文影印并见诸报端。高老为人刚正不阿,深深地影响了郝庆祥。高老教导他,学字先从做人学起。1985年,郝庆祥经著名画家张学成介绍,认识了当代草圣林散之老先生。林老是黄宾虹的入室弟子,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健康原因,林老已基本闭门谢客,但对于勤奋好学的郝庆祥,林老及其家人还是接纳了他。此时的林老,已经双耳失聪,对于郝庆祥的求教,林老用铅笔在纸条上写道:“要读书,不读书便是俗人”,“执笔之法,双钩盘肘,力在笔中,笔随手走,如锥画沙,如屋痕漏,不传之秘,先贤所守”,“学我者死,叛我者生”云云,并示以《吊比干碑》教导郝庆祥。自林老处,郝庆祥学到执笔正法,对于笔墨运行轨迹开始有了新的理解。
    既有名师指点,复求勤奋努力。郝庆祥习书法不分严冬酷暑,不计三更五鼓,日日临池,勤于思索,终有所悟。 1992年,郝庆祥应邀到日本山口县三岛市山口大学进行书法交流。同年在南京举办了第一次个人书法展览。郝庆祥还参加了香港、澳门回归的庆典活动,其为澳门政府书写的草书作品受到业内人士一致好评。 2006年9月,他应邀到韩国访问。在访问期间,与来自10几个国家的150多名代表进行了书画交流,并就济州岛上的石刻文字发表了学术性意见,受到济州道文化院院长洪淳晚教授的称道。
    在离开母校的40多年的日子里,郝庆祥先后在工厂当过厂长,公司做过经理,但最终还是成为一个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画艺术家。他先后出版了《郝庆祥书法集》、《郝庆祥书画小品集》、《齐山书画散记》等等。在我国有名的大佛——无锡灵山祥符禅寺的大雄宝殿的大柱上,赫然悬挂着由美国华人陈守仁、陈捷中叔侄出资15万美元资助、郝庆祥为之题写的抱柱楹联,上联是: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下联是:无机不破,万里无云万里天。备受国内外游客的瞩目。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