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晖”走出的美术大师——乔晓光

来源:峰峰文史资料委员会 作者:冯飞飞 李彦忠 发布时间:2014-08-15

    乔晓光——中央美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副主任、民间美术研究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副主任,兼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宣部全国“四个一批人才”。是春晖(原峰峰矿务局一中)74届校友,是从峰峰矿区这个小城走出去的美术大师。

1.jpg
    乔晓光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小学的美术老师,母亲是百货公司的售货员。受父亲的影响,他自幼喜欢涂鸦,上中学时,他就开始搞创作,《矿山的早晨》曾受到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的好评,得到名师的辅导。1978年,他考取河北师范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1988年又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研究生。
    上世纪80年代初,乔晓光出于对木版年画的兴趣,就开始了对民间艺术的考察。 1988年夏至1989年4月底,他随同中央美院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察队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考察活动。自此以后,年年走黄河,足迹遍及两岸九省区,行程数万里。考察内容涵盖原始岩画、彩陶文化遗存,纸丧习俗、节庆社火、秧歌、腰鼓,以及民间建筑、雕塑、壁画、年画、窗花、剪纸、皮影、面花等。
    有一次,乔晓光正好赶上了一个青年举办婚礼。走进作为新房的窑洞,看到里里外外都贴着很多的剪纸,有的贴在窑顶上,有的贴在窗户上(当地的人们主要依靠剪纸来布置洞房烘托结婚的仪式,表达祝愿夫妻幸福的愿望)。他当时想,中国的剪纸如此精妙,一定能够引起国外艺术同行们的兴趣,我们为什么不把剪纸艺术带到国外去呢?乔晓光于是放弃了自己原来的绘画事业,开始了剪纸艺术的国外之旅。 1996年,乔晓光第一次把自己收藏的剪纸带到了法国,这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一些当地的博物馆、艺术学院以及一些中小学校都来邀请乔晓光讲解中国的剪纸文化。 2005年乔晓光接到了芬兰一家民间组织的邀请,他们希望通过中国的剪纸来了解中国和中国的民间文化。
    乔晓光一方面对传统题材进行了整理和再造,运用油画、中国画、剪纸、水彩、蜡笔等多种形式表现之。他赋予葫芦、石榴、金乌、羊、鹿、扶桑、抓髻娃娃以新的生命,富有很强的现代气息。吉祥羊、倒昭鹿、抓髻娃娃是乔晓光最热衷表现的题材,成了他代表性的艺术图式。另一方面,他还发掘了一批有生命价值的新题材,像玉米地、九宫、油灯、唢呐等。
    乔晓光的剪纸创作,造型坚实而不失空灵,色彩凝重而不失亮丽,意蕴深厚而不失现代精神,语言抽象简括而不失文化象征。
1999年创作的九官《黄土灿烂》、大鸟《归》,以剪贴、编织、套叠、折形等多种手法组合造型,变化中求单纯,明亮中求朴素,富有中国气派。他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剪纸语言,使传统剪纸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活力。
    乔晓光多年来还一直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及专业教学,主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社会项目及科研课题研究。2002年4月,他率先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建了国内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开始主持中国民间剪纸、教科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他多次深入黄河流域及云贵高原少数民族乡村田野调查,补充传承人的信息资料、拍摄录像文件及民俗场景图片、收集剪纸代表作。他将此类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以文本记录,集结为专著《沿着河走——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察手记》和《活态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探》。此书获得了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乔晓光带领他的学生以志愿者团队方式,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没有节假日,在资金缺少的情况下,完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申遗要求的一系列高专业技术含量的项目工作。成功举办了民间剪纸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民间剪纸天才传承者的生活和艺术”大型申遗展览,编辑了中英文版的大型申遗画册、会议文集,自己编稿、拍摄、剪辑了中英文版的申遗录像片,完成了民间剪纸天才传承人的补充普查工作,以及大量的民间剪纸申遗推介宣传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乔晓光目前主持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项目和中央美术学院重点项目“在大学中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及师资培训”,是非物质文化教育传承事业的开创性工作。他联合南方与西北的高校在国内不同区域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师资培训工作,以普及推广非物质文化学科发展,让更多文化遗产地的高校参与进来,以改变现行教育知识体系与本土丰厚多彩的文化资源不相称现状。
    乔晓光多才多艺,油画、水墨、剪纸、版画,无一不能,对民间美术素有研究,被认为是有学者风范的画家,在国内外多次举办画展并获奖。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香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地收藏。 1984年,作品《春鼓》获河北省第三届美展二等奖。 1989年,重彩组画《黄河·乡情与神话》参加香港“中国画水墨精品展”。 1992年,油画《玉米地》参加“1992年中国油画展”,获优秀作品奖。 1993年,油画《平原的玉米地》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玉米地》参加中央美术学院赴俄罗斯展览。 1994年,油画《家乡的玉米地》获“新铸杯中国画、油画精品展”优秀作品奖。中国画《太阳·羊》系列,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优秀作品邀请展”。油画《冬天的玉米地》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199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乔晓光油画作品展”。油画《玉米地》人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在台北文献馆举办“乔晓光现代剪纸作品展”赴台湾讲学,并考察台湾当地少数民族民间艺术。 1996年,赴法国巴黎中央美术学院画室,考察欧洲及非洲文化艺术,历时半年余。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乔晓光油画、国画作品展”。在巴黎中国城举办“乔晓光现代剪纸作品展”。 1999年,在北京世纪艺苑画廊举办“乔晓光水墨作品展”、“乔晓光现代剪纸展”。2000年,在台北新竹举办“乔晓光油画、水墨作品展”。 2001年,在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举办“人与灯——乔晓光油画展”;在上海艺术博览会举办“神鸟系列·乔晓光特展”;在苏州格多美术馆举办“永远的飞翔·乔晓光绘画艺术综合展”;在京世纪翰墨画廊举办“我的太阳·乔晓光水墨、剪纸展”。 2004年,在苏州举办“《吉祥的空间·九宫之城》现代剪纸装置展”;在上海春季沙龙举办“乔晓光剪纸装置作品展《空间》”;在芬兰、赫尔辛基dalian画廊举办“乔晓光现代剪纸与水墨艺术展”。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