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教育的祖孙三代人
我是峰峰矿区第二小学的退休教师,我祖父、父亲都是教育工作者。河北省教育厅曾授予我的家庭为“优秀教育世家”。
献身教育的祖父
我祖父张茂清,1908年诞生在峰峰矿区义井镇义张庄村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当教员,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病逝在工作岗位上。
祖父从小聪明机灵、勤快,追求知识、渴望进步,经常和当时富家子弟玩,见人家学文化识字,就模仿着学,回到家就反复练习,渐渐地就学了点知识。曾祖父见孩子如饥似渴地学习,就勒紧腰带,勤俭持家,打短工、当觅汉以劳索酬,让孩子求学。
爷爷没有辜负曾祖父的期望,在磁县师范毕业后被委派到了张家楼村任教,开始了他一生的教育生涯。
爷爷当教员时,正值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处在变革中。那时爷爷有个追求,就是以树人为核心,不单纯叫弟子们认识几个字,学会算几道题,而是教导弟子们从小就要积德行善,为民族求解放。
1929年的一个冬天,皓月当空,忽然传来救火的急促喊叫声。爷爷听到后,毫不迟疑随手拿起一张铁锹,立刻跑到着火地点参加救火。火随风势,着得很大,前来救火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一会儿,大火被扑灭了。爷爷站立着稍微喘了一口气,粗略地扫了一下,在月光下发现前来救火的人绝大多数是他的学生。这时候,学生们也看见了老师,很快几十人把爷爷围到了中间,一张张花脸对花脸,都大笑起来。爷爷每次给我们讲起这件事的时候,总有一种欣慰感——我的教育思想已经释放了火花,这是一股了不起的力量。
“七七事变”之后,爷爷被抽调到“国共促统抗战委员会”工作。促统抗战委员会是解放区设立的机构,办公地点设在贾壁。峰峰地区仍然是敌占区。
爷爷在促统抗战委员会的工作有二项职责:一是文化教员,普及文化知识,为抗日前线培养人才;二是宣传国共合作,成立抗日统一战线,在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这种思想理念不仅仅是要解放区人人皆知,还要到敌占区去宣传,使整个民族觉悟,形成拳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从解放区到敌占区之间都有封锁沟,那是日本鬼子为了控制两区之间的人们往来和物资交流,挖掘的二丈多宽、二丈多深的鸿沟。那时过封锁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么办?靠人民群众的智慧。每人背几捆谷草,把封锁沟临时填平,军需物资、人马过去后,再把谷草带走,不能留下任何蛛丝马迹,以防敌人注意。在一次晚上深人敌占区宣传抗战思想时,为躲避敌人巡查,爷爷摔倒在2丈多深的封锁沟内,幸好有同志相救,才免遭一难。
我的堂叔讲起爷爷这一段经历时说:“我是在听你爷爷宣讲促统抗战时,第一次听到毛泽东的名字,第一次知道革命圣地延安,第一次知道领导中华民族抗日的是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挽救中国的核心力量o"
解放后,爷爷调峰峰市教育工会工作。那时,峰峰市是省辖市。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1956年底撤市建区,隶属于邯郸市。教育工会主要负责组织夜校、扫除文盲工作,由于产业工人扫盲任务较大,机关就驻在峰峰矿务局。
夜校晚上组织大家学文化,学习进步思想。白天则各就各位,各司其职。为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爷爷创造了用实物配合扫盲,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好主意。爷爷组织老师在公共场所的实物上写上字,工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温故而知新。如在大街建筑物的墙角处就写上“墙角”,在一块醒目的大石头上面就写上“石头”,在桐树身上写上“桐树”等等。
普及文化知识这项工作很辛苦。工人们认为解放了,有饭吃就够了,有没有文化无所谓。所以,要做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让职工明白只有有了知识,才能变实干为巧干,才能掌握科学。 1959年,爷爷调义井中学任校长。义井中学是区委、区政府调整教育布局,新筹建的一所初级中学。当时正好赶上国内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国际上苏联撤走援建专家,紧逼还债的时期,新中国这棵幼小的树芽雪上加霜,国家经济空前的困难。爷爷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筹建起了一所二轨制的初级中学,向国家输送了一批批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 1962年还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大学输送了1名学员,后分配到国家航天部工作。
爷爷在工作岗位上,一手抓学校的管理,一手抓教学。同时,随着当时的形势,不断地掀起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高潮。学校师生中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学习“毛选”积极分子层出不穷。 1962年,爷爷出席了峰峰矿区第一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大会。在他去世后,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13本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有16万多字,我们一直珍藏着。“文革”中,由于当时父亲被打成“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家里被“抄”,爷爷的《学习心得》也不知去向。
爷爷积劳成疾,1963年病逝在工作岗位上,走完了36年的教育人生。他这一生,参与了摧毁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革命,用文化知识拨亮人们的心灵,同时,也点亮了我们家族“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火炬。
忠诚教育的父亲
父亲张耀东,1926年出生,1947年参加教育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教员、校长、学区校长。 1986年离休。
1947年,风华正茂的父亲被分配到新坡镇前朴子村任教。那时候,老师少,学生也少,父亲任复式课。有一天,父亲在上课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一个小女孩,睁着又大又圆的眼睛,偷偷地趴在窗外往教室里看,流露出羡慕的眼神。下课后,父亲走近那个小女孩,亲切地问:“你喜欢读书吗?”“喜欢”。小女孩儿把自己内心想说的话终于说出来,脸上浮现出很欣慰的表情。“那为什么不来上学呢?”父亲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又想帮助女孩儿。“俺爹不让俺来了。当天夜里,父亲找到小女孩儿的家,劝说她的父母让孩子去上学。可这位女孩儿的父亲却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读什么书。再说,家里也很困难。”听她父亲的话音,我父亲分析主要问题还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作怪,连忙说:“新社会了,男孩女孩都是宝,你忍心让女儿跟你一样吃尽没有文化的苦头吗?不担心女儿长大成人以后怨恨你小时候不让她上学吗?新旧社会两重天了。”通过父亲的劝说,过了几天,小女孩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
1959年父亲调入和村学区担任校长职务。不久,国内经济进入困难时期,教师人心涣散,学生辍学的越来越多。当时社会上流传着“家有八级工,不如回家种沟葱”。生活问题成了整个社会的最大问题。城市人口大批往农村流动,在职的工人及其他行业的人员,很多为了顾“嘴”,弃职回原籍务农。然而,我的父亲却沉着稳定,信心十足,不但不离开工作岗位,还十分乐观、自信,时常给大家开开玩笑,活跃活跃气氛。
但是,面对这些实际困难怎么办?要团结起来,共渡难关。他召开学区各校负责人会议,强调“三个相信”:相信我们党和国家有能力有办法带领全国人民渡过暂时难关不动摇;相信地方组织会把中央的各项政策落实好,不饿死一个人;相信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开展自救,不让一名学生辍学。只要大家团结好,什么样的困难都是小菜一碟。大家乐了。和村高小的张道尊校长说:“听咱张校长这么一说,我觉得困难就像被咱都克服了一样,思想也轻松了。校长,你说咱下一步怎么办吧。”父亲说:“跟村党支部配合好,让辍学的学生尽快回校上课。至于生活上的困难,我们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克服。”
一天,杨老师来找父亲汇报工作,顺便说了一句东和小学王老师爱人生孩子,粮食上有点紧张。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坐月子人,吃不好,营养跟不上,会一辈子落下病根。所以,父亲特别重视这件事,送走杨老师以后,就把自己家里仅有的十几斤白面送到了东和小学王老师家里。当时,我们姐妹几个每天都在吃红薯拐子窝头和娘挖来的野菜,多么想吃顿面条改善一下伙食,可父亲却把白面送给了一位不沾亲、不带故的普通老师。我们恨透了父亲
我娘通情达理,理解父亲的为人。知道他有开朗的性格、豁达的胸怀、菩萨的心肠、执著的追求,不以位高而恭维,不以位底而嫌弃。他在家中也是好男人、好父亲,对孩子也特别疼爱。这时,我娘说:“你爸做得对,他是党员,是校长,然后才是家长。他不仅要照顾咱家,还要带领全学区师生携手团结,战胜困难啊!
1963年,我家已是6口人的家庭。姐姐在邯郸上中专,母亲是家庭妇女,全靠父亲几十元钱养活全家。这时家中孩子们数我最大,我去挖野菜、拣煤块,给父亲减轻点儿生活的担子。父亲却心痛地说:“今后不要去了……,我能撑起咱们这个家。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当教师,怎么样?”
等我们长大了,组织上给了父亲一个招工名额,让姐姐去上班。姐姐一上班工作,家庭经济压力将大大缓解。我们正准备庆贺,父亲回来了,说:“正好你们都在家。我给你们说,我把组织上给的招工指标让给苑成学校的韩老师了,他们家比咱家更困难”。听了这个消息,全家喜气洋洋的气氛顿时沉闷下来,兴高采烈的姐妹们一下子变得垂头丧气了。可是,全家人都知道,父亲做出的决定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谁也改变不了,把好处让给别人是他一贯的作风。
1966年,父亲被打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受到非人的折磨。在被“管制”的那段日子里,别有用心的人引诱他,让他揭 发和村中学赵校长的国民党问题。父亲说:“赵校长是党的教育路 线的模范执行者,工作积极,任劳任怨,我了解赵校长的历史,他不 是国民党。你们愿意对我采取什么手段,我都能接受,唯独让我说 假话诬陷同志的事情,我不能接受。我要堂堂正正的做人,别在我.身上打什么主意了。”由于爷爷在国共促统抗战委员会工作过,就又让父亲揭发爷爷的国民党历史,父亲坚定地说:“我爹当时在国共促统抗战委员会工作是共产党的代表,受党组织的委派。他是共产党员,不是国民党员。他没有背叛过共产党,没有违反过组织原则,他是清白的,历史上没有任何污点。”父亲没图解除一时的痛苦,而留下终身的痛苦,没有因为会达到暂时的“荣耀”而丧失人格。
1967年底,父亲被解放了,他又一次站在了三尺讲台上。虽说父亲在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但是他没有趴下,坚信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不久,组织上又恢复了他的校长职务。按照当时的政策,所有教师都要回原籍任教,父亲率领我们全家回到了祖籍——义井公社义张庄村,无怨无悔继续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
父亲不屈不挠的工作精神不减当年。他上跑公社党委,下联村支部,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奋战,很快在义张庄学校增加了初级中学班,老师从不到10人,增加到了24人。新建了2500平方米的新校区。村民张治明风趣地对父亲说:“你这个‘走资派’还想走资本主义啊,回村才几年,你搞了这么大的摊子”。“改不了了,谁叫咱这个脾气来,亏啥也不能亏了孩子们,他们才是咱村未来的希望啊,给他们付出点精力,值”。父亲的回答,既幽默又含蓄,也彰显了他的内心世界。
十年浩劫结束,落实了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父亲调入邯郸市第十九中学担任校长,又开始了新一所中学的筹建工作。新校址一片废墟,搞土建工程要去掌权部门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消防认证,还要报批基本建设计划,申请调入基本建设材料。这些部门,当时是社会上有了名的“脸难看,事难办”。父亲不顾这些.用笑脸相克“难看的脸”,一趟一趟地跑。当时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一年左右的土建工程,自行车外胎换了好几条。父亲却乐观地说:“跑多少路,就能办多少事。为了建设好这所学校,再苦再累我心里满意。”
宽敞明亮的教室落成了,招生计划如期实现了。然而,父亲老了,头上的银发,脸上的皱纹,记录着父亲的千辛万苦;红彤彤的脸庞,走起路来仍然一阵风,矫健的身影,展示着他对教育事业美好未来的向往。看见校园里活泼可爱的孩子,望着校门口“邯郸市第十九中学”的牌子,父亲感到很欣慰,很有一种满足感。宽心地笑了,笑得那么深沉!
父亲在教育战线干了40个春秋,在教育界享有较高声誉,他胸前“峰峰矿区政协委员”的会徽印证着他的教育人生。
热爱教育的培芹
1968年,我初中毕业后,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下乡插队当上了一名知青。 1969年,在文化大革命的余波未尽中,我踏人了“教师”这个神圣的门坎。当时,心中一直犹如怀揣小兔似的呼呼直跳,心想:教师会不会永远是“臭老九”呢?父亲曾经受过的不公正待遇,会不会在自己身上重演?
我的心思被复任校长的父亲发现了。他给我讲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父亲深入浅出的谆谆教诲,把我征服了。我下定决心要在三尺讲台上站稳,要顶天立地干番事业。
在义张庄教学时,有一个男学生是全校有名的调皮鬼,在家家长管不了,在学校不仅自己不学习,还搅混得全班不能很好地上课。老师换了一茬又茬,都扭转不了这种局面。我想去试试看,向领导请战,要接调皮鬼所在的班。
领导对我的请战很担心:“你刚参加工作,经验少,还是按部就班吧。免得你到时哭鼻子”。我说:“请领导相信我,我是考虑再三才向您提出来的,并非开玩笑。”
接了这个班以后,我按设计好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首先,我对调皮学生的切入点是用爱心抓特长。这个同学个头在班内较高,也很壮实,很爱动。我对他说:“现在全校开展卫生旗赛,我想让你带领咱班同学去夺红旗,你看怎么样?”他听我这么一说,像傻了一样,用两只眼睛盯着我。他是用惊呆向我索取信任,用眼神向我表示决心。我微笑着对他点了点头。他由惊呆变成了惊喜,笑了,笑得有点不好意思。果然,在他带领下,我们班夺得了红旗。
鉴于这个学生贪玩,聪明才智没有用到正地方,我就开始实施第二步方案,向爱护兄弟姐妹一样爱护他,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他的学习成绩渐渐上来了。有一天我病了,住进了彭城医院,他步行二十五里路,代表同学们来看我。我感动了。他真的变了,是爱的阳光把他融化了,爱的春风让他茁壮成长了。我一直把他送到小学毕业,考人了邯郸市十三中学。我所教的班级学习成绩始终在学区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学区先进工作者。
1979年10月,我调入峰峰矿区第二小学。
由农村小学进入城市小学是一个转折点。从学校环境、教学理念、学生主体都发生了很大转变。我必须适应这种转变,调整自己,超越自己,挑战自己,才能把教学工作搞好。
刚到第二小学,我接任的是四年级2个班的数学课,其中的1个班基础较差。到五年级毕业时,经过我一年汗水浇灌,这个班结出了硕果,升学率居然名列前茅了。这件事引起学校领导的极大关注。后来我连续多年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并且不断承担区、校举行的示范课、公开观摩课任务。
记得有一次,磁县教委组织百余名同行到矿区来听公开课,就坐在二市小的教室里。当时教室里和外面走廊都坐满了人。下课后,同行们走上讲台同我交流,向我祝贺。
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做些实物教具图片,给学生们一个直观印象,又根据学生获得的直观印象进行授课,让学生理解、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学得生动,用得灵活,从枯燥的书本中走出来,学生也得到创造性的启迪。为了培养学生口算、计算能力,每节课前口算5 - 1O道题,有意识地培养口算速度和准确性。1995 -1999年,所任学科连续保持年级第一名,1993年在全市组织的统考中荣获区第一名,给学校赢得了荣誉。
为使自己的知识更加充实,1985年我考入了邯郸市教育学院中师函授班,攻读师专专业课程。三年后,我以优异成绩拿到了毕业证书。我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扩大知识层面,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成论文进行交流。《浅谈两步应用题教学中的素质培养》一文荣获邯郸市三等奖;《两步应用题教学随笔》一文获市二等奖。
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做的。可是组织上却给了我很大的荣誉,连续多年是学校先进个人,教职工代表,95至98年连续四年年终考核优秀,获得嘉奖三次,记三等功一次。 1999年被评为邯郸市优秀教师。
2007年4月,我告别了40年倾注心血的三尺讲坛,告别了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一看见挂在我家客厅墙上由省教育厅、教育工委联合颁发的“优秀教育世家”的匾牌,我就为我们祖孙三代的教育教学工作感到荣耀,为我们祖孙三代从事的职业感到自豪,并油然而生一种幸福感。
- 河北峰峰春光中学简史
- 峰峰春光中学建于2000年,是峰峰矿区第一所全封闭、全寄宿,16轨制,48个教学班的侧重升学预备教育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