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投身教育 一门九位园丁
1990年9月,河北省教委、河北省教育工会举办全省“优秀教育世家”评选活动,邯郸市第十五中学的老教师赵怀宗的家庭以其祖孙三代从事教育,一家出现9位教师的优秀条件参加评选。经严格遴选,全省评出教育世家25家,赵怀宗家庭无可争议的人选其中。不久,命名表彰大会在石家庄举行,赵怀宗代表自己的“世家”参加大会,受到省委领导的亲切接见,河北省电视台晚间新闻做了报道。
时隔一年,1991年7月,一条更为令人欣喜的讯息从名胜之地河北承德传到峰峰——赵怀宗和他的家庭在“全国优秀教育世家”终审评选中人选。此次评选活动是由国家教委、全国妇联、团中央和全国教育工会等四家联合举办的,而且是首届。其评委规格之高,其参评条件之严,其评选过程之细均属前所未有。全国各地共推选出150个世家参加评选,经教育专家细致审核和严谨遴选,最后选定31家。赵怀宗家庭以引人注目的参评条件人选其中,成为峰峰矿区乃至邯郸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全国优秀教育世家”。当年12月7日,命名表彰大会在广州举行,赵怀宗一家赴会捧回匾牌和证书。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做了报道。这项不可多得的荣誉为峰峰的教育历史增添了一笔浓重的辉煌。
三代投身教育,一门九位园丁。在历史的长河中,赵怀宗一家走出一段奇迹般的路程,在这段路程中,烙印着他们艰辛跋涉的步履,也闪烁着他们躬身教育的忠诚。
一生执教山村的赵克谦
赵克谦,赵怀宗之父,晚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生于磁县西部一个叫南涧城的小山村。兄弟四人,他行三。幼年在本地上小学,民国二年(1913年),16岁的克谦初级小学毕业,此时的他学业很长进,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俨然成了村里的“文化人”o他渴求到“大地方”上高小,老父亲勒紧腰带省吃俭用支持,克谦翻过重重山岭到彭城“磁县第二高等小学堂”上学。在这里,他既接受了民主、平等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新式教育,也接受了传统文化、人格道德的熏陶。学识与修养俱增的克谦以“谦受益,满招损”勉励自己,取“受益”为自己的“字”,把“谦受益”定为自己为人处事的基调。民国五年(1916年),克谦考入磁县简易师范。求学期间,他的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眼界进一步开阔,思想进一步成熟,他选定教书育人为自己的人生志向。两年后,克谦师范毕业,到磁县西部常迎村当小学教员,从此开始漫长的教师生涯。以后的几年里,他先后在冢里、上寨等村庄任教,所到之处都是山区学校。他以“温文尔雅、学识广博、谦逊待人”的形象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敬重。他那身着蓝布长衫的高挑身影出现在村庄街道或山间土路上的时候,老百姓总会远远指点:“那是咱赵先生”。
抗日战争时期,赵克谦辗转在白土、张二庄一带村庄教学。有时在破庙里,有时在山洞中,不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坚持给孩子们上课。教材缺乏他就自编课本传授知识、传播爱国思想。他像一团火温暖着学生的身心,点燃着学生抗日救国的激情。
1945年抗战胜利后,赵克谦被民主政府编人“公办教师”o上级委派他仍在磁县西部山区教学,他毫无怨言,依然默默地辛勤耕耘着,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广博的学识熏陶着一茬又一茬的学子。 新中国成立后,赵克谦奉调任陶泉高级小学校长,走上了教育管理工作岗位。 1960年他从磁县贾壁小学教导主任的岗位上退休。从1950年到1960年10年的教育管理工作之中,他始终以谦待人、以德治教、以严治校、以和处事,给学生,给老师,给群众留下深深的、美好印象。
赵克谦历经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执教山区长达四十余年,以一腔热心和忠诚在教育事业上一路走来,虽然平凡然而厚重。“文革”之中,已退休在家的他也未能幸免,莫名其妙地被扣上“国民党分子”帽子,遭受迫害。 1973年8月77岁高龄的赵克谦因病去逝。临终前,他回顾自己的一生,眼含热泪,握起毛笔,以俊秀的书法写下“一生育人,问心无愧”。
忠诚不渝为教育的赵怀宗、段克荣
赵怀宗1935年农历6月初二出生于磁县白土镇南涧城村。其妻段克荣1937年5月27日出生于峰峰矿区义井镇岗头村。赵、段二人1956年冬结为夫妻,在一起生活了44年。段克荣于2000年4月病逝。他们两人都是教师,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活之中,遭遇坎坷,历经磨难,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在家庭是严父慈母,在岗位是优秀工作者。他们忠诚不渝地为峰峰教育事业奉献出毕业精力。 赵怀宗幼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虽入学读书,却因战乱,求学是时续时断。 1945年抗战结束后,因本村尚无学校,他跟随教书的父亲赵克谦到外村上学。
1949年考入白土镇高小上学,1951年毕业。同年5月,峰峰矿区师范学校因陋就简,在南响堂寺成立,除了招收正规初级师范生外,还招收高小毕业生上师训班。赵怀宗听到这个消息后,征得父亲同意,前去报考。那年,他才16岁。 1952年秋,赵怀宗从师训班毕业,被分配到义井镇初级小学,从此走上了与父亲赵克谦职业相同的教育岗位。这时的赵怀宗只有17岁,却以“先生”的身份走上了讲台,而台下的学生,有的年龄比他还大。初登讲台,他的心情产生过一丝恍惚,毕竟他还未达到今天的成人年龄。赵怀宗与他的学生在同一年龄段,还有少年的意气和顽皮,甚至有些怯场。但他自幼秉承父亲的熏陶和教师职业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之他多年在山区生活,使他心理素质成熟稳健,所以他很快调整好了心态,以教师的身份站立讲台。他在这里渐渐由一个少年变成了一名纯粹意义上的教师,他的言谈、举止,甚至走路的风度、衣着打扮,都以教师的身份来要求自己。他的讲课能力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获得了学区领导和同行的认可。 1953年秋,学区校长找他谈话,想把他派往一个深山区任教,征求他的意见。他来自深山,对于山区从来没有什么畏难情绪,他同意了。他背上铺盖卷,从义井走到另一个深山小村——六合山。六合山,自从这里的村民定居以来,世世代代没有设过学校,更没有“先生”来这里授徒。新中国成立后,村民为了使子女能上学,多次向上级反映,并在村里开阔地带建了两条窑洞屋做校舍。 19岁的赵怀宗,成为六合山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先生。一间窑洞屋做教室;另一间窑洞屋分成两块,一半做赵怀宗的办公室,另一半当卧室。从此,他吃住于此,教着20多名学生。
1954年秋假结束后,他正准备返回六合山,学区领导通知他,要他“上学深造”。此次上学是公费,并带工资。他虽然眷恋六合山,但也不愿意放弃这次深造的机会,于是离开了六合山,进入峰峰矿区东沟师范学校。这一走,使他的命运又一次发生转折。
赵怀宗入学不久,即以组织能力和勤恳负责的表现,赢得同学和老师信任,先被选为班干部,后来又被选为全校学生会主席。1955年2月,峰峰市成立后,于2月24到27日,召开了峰峰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赵怀宗做为市师范学校的学生会主席,被学生界推选为出席此次大会的唯一学生代表,参与了峰峰市的各项重大决策和选举工作。
1957年初,随着邯峰两市的合并,峰峰矿区东沟师范学校也被合并到邯郸师范学校。赵怀宗成为该校最后一届毕业生。东沟师范的三年学校生活,成为赵怀宗个人生活的新开端。因为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
她就是段克荣。少女时期的段克荣,身材高挑,思维敏捷,有超乎常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赵怀宗在同一个班,学习成绩始终位居班里之冠。段克荣是班里的文体委员,爱好也广泛,样样干得出色。入学不久,赵怀宗就注意上了她,从心里暗暗喜欢上了她。其实,段克荣也暗中喜欢上了赵怀宗。段克荣还在杜庄小学教学时,就知道了赵怀宗的名字。那时,赵怀宗还在义井小学教学,他为《河北青年》写了一篇稿子,稿子发表后,段克荣在文章的下面看到写着“峰峰矿区义井小学教师赵怀宗”的署名,就在心里产生了少女的幻想和仰慕。来到东沟师范见到其人,爱便在心里扎下了根。那时,段克荣的表姐也在这个学校,她早已看出了两人的感情,到三年级后,表姐找到赵怀宗,点透了他们的关系。
这一年,赵怀宗已22岁。在那时,22岁还未成婚已是晚婚了,父亲赵克谦多次催他快点结婚。段克荣家住岗头,与母亲相依为命,其母也劝她快点结婚。 1956年旧历腊月二十六日,赵怀宗用一头毛驴套上排子车,把他的爱侣娶到了南涧城村,这是赵家娶进门来的第一房有文化的媳妇,也是南涧城村第一个具有初师文化的女性。她也预示着,赵家的后代,将走向更为广阔、更为深厚的文化领域。初师毕业后,赵怀宗考入了邯郸高级师范学习,告别新婚的妻子,踏进了邯郸师范学校的大门。入学不久,赵怀宗就被老师和学校领导慧眼识中,从22个班中把他挑选出来,担任学生会主席、校务委员会委员,并当选为出席邯郸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唯一学生代表。
1960年夏末,师范学校毕业,赵怀宗被分配到了峰峰第一中学(今邯郸市第十三中学),也是唯一分配到一中的学生。从此,他又踏上了教师的岗位0 1963年11月,他被调到峰峰矿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始了培训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那时国家提出在农村实行“双轨”教育,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办“正规”的小学,另一方面办“简易耕读小学”,以解决一部分适龄儿童入学难的状况。“简易耕读小学”由教师进修学校分管,赵怀宗主抓此项工作。首先培训师资,连续举办了两期低年级教师培训班,以讲授“识字教学”为主,然后在全区各农村开设“耕读小学”,并在西泉头村召开现场会,推广该村的办学经验。
那时没有适合于“耕读小学”的课本,赵怀宗就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自己编写课本。课本编好后,赵怀宗亲自带着跑到省会天津市,找到河北省教育厅,由省教育厅正式批文,使课本铅印成书,发行到全区各“简易耕读小学”的学生手中。正当赵怀宗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时,“四清”运动来了0 1964年下半年,城市又开展“五反”运动0 12月,又贯彻中共中央“双十条”精神。赵怀宗因其妻是“地主”出身,受到牵连,被“清理”出文教局,由教师进修学校调至位于和村的“和村中学”o是月12日,赵怀宗背着铺盖卷,离开了他恋恋不舍的、为之奋斗了近四年的教师进修学校,到和村中学报到。
1965年6月,“四清”运动在矿区由“粗线条”转变为“细线条”。其妻段克荣那时在黑龙洞小学任教,又被扯进了“细线条”运动之中。赵怀宗身在和村,心却在黑龙洞。妻子还带着两个孩子,每天除上课、照顾孩子外,还要被人揪斗、游街。他白天在和村上课,晚上骑车返回黑龙洞村,安慰妻子,照顾家庭。妻子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外露的人,但也经受不住各种批判和揪斗,她一度情绪低沉,对生活看不到希望。在被批斗最严重的时候,她曾产生轻生的念头。有许多次,段克荣泪流满面地对他说“我不愿让你跟着我受连累,Ⅱ自们离婚吧。”他把妻子抱在怀里,轻轻擦去了她的泪水说:“我们是夫妻,是夫妻就应该共患难。”
在黑龙洞小学那间简陋的小瓦房里,他与妻子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风雨飘摇的夜晚。
1966年9月20日,随着“文革”的深入和红卫兵运动,段克荣被开除公职,“遣送”回老家。那是一个阴沉的日子,赵怀宗陪着妻子,离开黑龙洞小学,骑车出彭城,沿着山道,把妻子送回了老家南涧城村。
1973年“和村中学”改名为邯郸市第十六中学。 1974年5月,赵怀宗被提拔到市第十六中学教导处工作,并负责校办工厂。他日夜操劳、付出了巨大心血,几年之中,校办工厂先后向学校提供了近50万元的建设资金,用于改变学校的面貌和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新建了教学楼,修建了围墙,硬化了地面,美化绿化了环境,教学设备得到了充实。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的办公条件和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1984年,赵怀宗出席了河北省勤工俭学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并获物质奖励。他在和村中学工作了20年,这是他生命中最宝贵的20年。妻子恢复公职后,也从杜庄小学调入市十六中学,夫妻团聚,其子女5人也在此上学。一家人由“四清”和“文革”的动荡、离散中终于相聚到一起。
由于十六中校办工厂的名气和影响。 1984年6月,区宣传部、文教局来校对他考察,他被委任为邯郸市第十五中学副校长,那年他49岁了。
十五中位于彭城彭常大街北头。作为副校长,赵怀宗主管总务,这也是文教局把他调到这里的用意,目的是让他来改善该校的教学设施和环境。
那时十五中校园一片破烂,操场无围墙,当地农民去地干活,就从校园穿过。院内地面是黄土,雨天一片泥泞。十五中没有“十六中”的校办工厂那样的经济实力,要改善这种状况,谈何容易。赵怀宗没有退缩,而是实事求是、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鉴于当时的市场情况,结合十五中的实际,他充实、发展了十五中学原电镀厂。经过与邯郸市标准件厂联系,借用该厂的旧设备,使电镀厂起死回生、生机勃勃。后因电镀厂污染环境,下马后又建了印刷厂。他又多次跑上级部门,经过多方联系,争取到32万元的投资,为学校建起了使用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又将校园甬路全部硬化,建起了花墙、花池、操场围墙等,并将教职工住的旧平房拆掉,重新翻建成比较宽敞的住房,改善了职工的住房条件。
1986年,趁着彭城城市改造工程,赵怀宗与区计委联系、协调,将十五中的大门由面朝南面的滏阳河改为面朝彭常大街。又争取到计委的投资20多万元,为学校建起了大门、八角门、雕塑、花池。十五中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88年底,他由主管总务改为主管学校的教学。他终于又回到了与教师这一职业直接相关的工作上。虽然已年过半百,这段时间却是他人生最重要、也是最舒心的日子。妻子段克荣和子女也相继来到十五中,长子、长女已成家立业,连最小的女儿也上了初中。他工作之后回到家,可以舒心地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更令他欣喜的是,妻子的教师生涯进入“黄金时期”o在这里,她除教学、兼任班主任工作外,开始参加社会活动。她成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峰峰矿区支部委员、民进河北省第三届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峰峰矿区第八届委员,并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她还兼任民进邯郸市第十五中学小组组长。
其实,赵怀宗在心里,从来没有想过要退休,在1995年春,他还没有退休时就考虑自己退休后的打算。他的妻子是教师,儿女中有6人是教师,教育工作是他家庭三代人的一种“情结”,这种情结注定了他不可能赋闲在家。
1995年春天,河北省成立了“高等学校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会员多是高校的离退休的校长、教授,会长是原河北省教育厅厅长。该协会为适应当时教育形势的需要,在基层设立大学预科班,选择地方有声望的教育工作者来组织实施。全省共设立了五个大学预科班,峰峰矿区做为其中之一,区里点名让赵怀宗充任此项工作。是年7月1日,赵怀宗离开了十五中的校长位置,马上担当起了“峰峰矿区金桥中学”校长的担子。当时民办中学不仅在矿区,即使在全国也还是起步阶段,赵怀宗本着对教育工作的执著精神,在妻子段克荣的大力支持、协助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年终于招收了48名学生,开设了一个教学班。 1996年秋,又招生了一个班,有43名学生。学校逐渐步人正常教学工作中。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学校已初具规模。在管理体制上,虽是“民办”私立性质,但赵怀宗吸收现代教育管理新理念、新体制,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集体领导,分工负贲。妻子段克荣任后勤副校长兼办公室主任。
1995-1998年,学校为职业高中性质,除设有几项实用技术专业外,还与对口高校保送新生,对口高校是名牌大学天津南开、天津师大等。从1997年开始,停招职高,改招普高,学校启用两个校名,即“邯郸市金桥中专学校”和“峰峰矿区金桥中学”,从1999年始,招生工作进展顺利,每年招生约200多名学生。“金桥”这个校名,在矿区周边地区,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与认可。
1999年,省教育厅派专家组来金桥中学考查验收,从师资、管理、硬件设施三个方面考查,均被专家认可。在邯郸市七个民办中学中,金桥中学获得专家评分最高,首批通过省级“验收”o此后,每年省、市教育管理部门都来“年检”,均获通过。
在创办金桥中学的岁月之中,段克荣与丈夫并肩协力,度过
1985年6月26日,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的问题上历史戏剧性地为她开了一个玩笑。三十年前,当她怀抱着吃奶的大儿子立新时,就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非常清楚,在那贯彻阶级斗争路线的年代,像她这样家庭出身不好,有“先天不足”的人,要加入党的组织,是非常困难的。但她相信党的“不唯成份论”的政策,她相信“重在现实表现”。她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师生的好评,她的成绩在同行中名列前茅。但在入党的问题上,她却始终是处在被“考验”的阶段。随着“极左”思潮的愈演愈烈,她的入党问题也就被一直“考验”了下来。直到国家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她的“考验”才被打了一个合格。
也正是在此时,戏剧性的另一幕出现在她的眼前。在峰峰矿区临水镇的会议室里,她与大儿子赵立新和女婿苏保良同时站在党旗下庄严的举起了右手。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流了下来,她激动,她庆幸。但更重要的是她看到了赵家的希望,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儿女一代在政治上不会再遭遇她所经历的不公正待遇了。那天离她的生日只有三天了,儿子女婿提前为她庆祝生日,那天,她平生第一次喝酒。她陶醉,但她没有醉。
1989年,由于她教学工作突出,被区政府授于“记功奖励”,被评为全区“模范班主任”。 1992年7月,她退休了。
十五中是一所普通中学,所招学生大部分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一部分学生因成绩不理想,便抱着混天、混毕业证的思想,不求上进。教师们的工作情绪也受一定影响,认为这些学生是重点中学挑剩的,教课也没有劲头,致使学校教学秩序不太好。
针对这些状况,在校党支部领导下,赵怀宗从抓学生管理、抓教师思想人手,强化学生理想教育,强化教师职业意识,到1989年初,教学工作有了一定改观。
但普通高中这一现状以及普高该怎样走出自己的路子,成为他思考的一个大问题。基于此,并借鉴国外教学实践和峰峰矿区经济状况,结合对人才和就业的需求,他在十五中大胆试办综合高中,对不想学和升学无望的学生,开设专业技术课程,其专业分农业技术、家电维修、商业会计、电脑操作等,使学生走出校门,拥有一技之长。这种尝试在邯郸市还是首创,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邯郸社会科学》杂志首先将其办学“经验”予以介绍,随后,《河北经济日报》又做了专题报道。 1991年,河北省在易县清西陵召开“关于高中综合改革经验交流会”,特邀赵怀宗参加会议,并做经验介绍。他的这种大胆改革并适应经济发展的办学经验,受到省、市教育界领导的肯定。此后,省教委主编的《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改革经验汇编》一书,将赵怀宗撰写的经验报告收入其中。 1995年他60岁了。是年7月1日,他正式退休,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35年的工作岗位。
道道难关,托着“金桥”走向鼎盛时期。她是1992年退休的,原想晚年再为教育扎扎实放几年余辉,不料由于操劳过度,病魔悄悄潜入她的身体。 1999年4月,她在医院做了食道癌手术。此后的一年里,她以坚强的毅力支撑着生命之火。 2000年4月她那劳累一生的躯体终于支撑不住倒下了。临终前夕,她安静地凝视着围在床边的丈夫、儿女和女婿。她的面容浮现出慈详的微笑,她的眼角淌出晶莹的热泪,那泪水里既饱含着对亲人的恋恋不舍,也折射出对晚辈的事业有成而感到欣慰。若干年后,她的长子立新写了一首题为《妈妈,您永远年轻》的诗歌来回忆、祭典母亲,其中有一句“一位母亲的生命,定格为永远不褪色的新鲜”,读来令人心碎。长歌当哭,字里行间流露着无尽的思念,那是对母亲的颂歌,也是对坚强女性的颂歌,更是对优秀教育工作者的颂歌。
传承“世家”薪火的第三代人
赵氏“全国优秀教育世家”之中,除了第一代赵克谦,第二代赵怀宗、段克荣,还有第三代6位教师成员,他们是赵立新、刘振香、苏保良、赵立秀、刘寅生和赵立翠。 1991年赵怀宗家庭入选“全国优秀教育世家”之时,第三代人都是教育岗位上的一线工作者,而且表现优秀、各有建树。现把他们的简历述列如下:
赵立新,赵怀宗长子。 1957年8月生于磁县白土镇南涧城村。1971年初中毕业,当年8月考入白土公社中学上高中。 1974年春,转学到邯郸市第十六中学,翌年毕业留校任代课教师。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当年12月,他参加高考,并报考邯郸市师范,以优异成绩被市师范录取。 1979年底,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和村“五·七”中学任教。 1981年9月调到邯郸市第十九中学,因工作出色,1984年升任该校教务处副主任。 1988年6月,任十九中副校长,当时他才30岁,为全区最年轻的中学校长。 1995年任该校校长。不论是做教务工作,还是担任校长期间,立新始终坚持兼课深入一线,这种工作作风深为全校教师称道。 2000年7月,被区委任命为区教委副主任。 2002年7月,教委改称教育局,他任副局长。 2007年改任教育局工委副书记。
刘振香,赵怀宗长媳,赵立新妻子。 1957年生于峰峰矿区和村镇南胡村。 1978年10月考入邯郸市师范。 1980年7月师范毕业分配到邯郸市第十九中学任教。 2002年调入峰峰春光中学,教高中数学。
赵立秀,赵怀宗长女。 1961年生于磁县白土镇南涧城村。1974年至1979年在邯郸市第十六中学上学,1979年她参加高考本已被华北石油管理学校录取,但转念想当教师,便留在十六中当了英语教师。 1984年调入邯郸市第十九中学教英语。 1986年为照料有病的婆母调到临水镇中学。她在教学期间,进修了大专后,又进修了英语专业本科,随之又进修硕士研究生学历。 1993年,升任l临水中学教务处主任。 2000年,升任临水中学校长。不论任教师还是做管理工作,她都坚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论文16篇。 2002年,立秀调入峰峰矿区教师进修学校主管中学教科研工作。
苏保良,赵怀宗长婿,赵立秀丈夫。 1959年生于磁县时村营乡时村营村。 1979年7月参加高考被河北武安师范学校录取。 1981年7月师范毕业后分配到邯郸市第十九中学任教。 1983年调入邯郸市第十三中学任初中政治课。从1985年到89年他任教的初三政治课连续5年获全区中考第一名。 1985年至1988年,他连续4年被评为全区模范工作者。 1987年他曾荣获“河北省优秀园丁”称号。 1991年9月,他调入区教委督导室工作。 1993年6月,因工作需要,调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峰峰支公司做领导工作。
刘寅生,赵怀宗二女婿。 1965年生于峰峰矿区和村镇刘岗西村。 1981年9月,考入邯郸市师范学校。 1984年7月毕业后留校担任电教工作。 1990年至2000年,他先后在《邯郸宣传》、《中原商报》任编辑、副总编。 2001年6月,调任邯郸市文化局黄梁梦文物管理处处长。
赵立翠,赵怀宗幼女。 1970年生于磁县白土镇南涧城村。立翠从小酷爱美术,1990年7月高中毕业后,一心想考美术专业的她,当年高考却没被录取。之后到彭城羊角铺小学当了半年代课教师。 1991年7月,她通过成人高考,考入邯郸教育学院学美术专业。 1993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邯郸市第二十中学任美术教师。2000年9月,调入邯郸市第十四中学任美术教学。 2001年她取得河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毕业文凭。
- 河北峰峰春光中学简史
- 峰峰春光中学建于2000年,是峰峰矿区第一所全封闭、全寄宿,16轨制,48个教学班的侧重升学预备教育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