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乡村女教师王惠贞
1954年10月,一份《人民画报》在峰峰矿区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原因就在于画报的封面。画报的封面是一个年轻的乡村女教师在给一个小孩子擦鼻涕,压题语是:今天我给你擦鼻涕,明天可该你擦了。这个女教师就是峰峰矿区山底学校的王惠贞。那一年,她29岁。两年后,她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教育工会代表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与朱德委员长等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
王惠贞,1925年5月25日,出生在河北省磁县索井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那个年代,军阀割据,战祸不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生活朝不保夕,渴望着自由,向往着光明。可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穷苦百姓又怎么能够有个出头之日?1934年,目不识丁的爷爷拉着孙女惠贞,走进本村学堂,指望自己的孙女能够识文断字,将来能够找到光明和幸福。从此,她就和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影响下,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把无数女孩子挡在了学堂之外。即便是民国,一个农村女孩子能够上学,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因为这不仅是打破传统的问题,还必须有足够的经济支持。尽管王惠贞家里并不富裕,可家人还是省吃俭用把她送进了学堂。山村支孩子上学,在当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引起了很多人的羡慕,在那贫穷的山村轰动了好一阵子。小惠贞可不管这些,在学校努力学习,如饥似渴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在老师的培养下,她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幼小的心灵播种下救国救民的种子。这颗种子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为日后的开花结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6年,她考上贾壁抗日高小,第二年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磁县简易师范学校,接受了较为系统的专业教育。一年后,1948年7月,她被分配到磁县城内民德街学校任教。从此,投身于党的教育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当时,学校条件比较艰苦,她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在夜校教大人学习。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为老百姓点亮信仰的明灯。同年秋,因工作需要,她被调到矿区何庄。这个村地处边远,只有几十户人家,村里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当老村长领着她来到学校后,她的心凉了半截。所谓的学校只不过借用了村边一座破庙院,摆了几张石桌子,放着几个石凳子。可能长时间没有什么香火,只有一个破栅栏挡着门口,算是庙门。可既然来了,又怎能打退堂鼓呢?惠贞跑到附近的老乡家里借来扫帚,清理杂物,打扫庙堂。一看庙堂里有了人,马上就招来一群小孩子。他们有的撩桌子,有的擦凳子,好不热闹。天渐渐地黑了,庙堂里也整洁了许多。看着自己的劳动成绩,她感到些许欣慰。等孩子们走了之后,她草草地吃了点饭,就歪倒在草铺上。
就在她似睡非睡的时候,突然,从村里传来一阵狗叫,接着又有几只狗互相对咬,让她睡意全无。狗叫声刚刚平息,又从漫天野地传来几声狼嚎,凄厉的呜咽声让人毛骨悚然、头皮发炸。她壮着胆找来几块破木板挡住门口,并用凳子顶着,防备野兽侵袭。她就这样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她开始召集学生,投人工作。从此,她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在惊恐中入睡。有时候,从梦中惊醒,吓出一身冷汗,就再也睡不着觉,只好点上灯,拿出书本来看。万事开头难,她以顽强的毅力挺了下来,默默无闻地坚持做好教学工作。
1949年9月,矿区秋季教师集训后,上级调她到山底学校工作,除了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外,还担负着一个班的教学任务。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中,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有方,成绩突出,经常举行公开课和观摩课,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和奖励(1951年奖励钢笔一支、本子两个)。 1952年至1954年,她三次当选矿区模范教师。
1954年,她被任命为峰峰矿区宿凤中心校副校长兼山底学校校长。由于教学成绩优异,体贴爱护学生,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被推选为区、市和河北省人民代表0 8月的一天,微风轻抚,碧空如洗。下午刚上课,一个小同学便流着鼻涕哭起来。王惠贞看到后,马上过去为他擦鼻涕,一边擦,还一边笑咪咪地说:“今天我给你擦鼻涕,明天可该你擦了。"老师温柔的语言、亲切的关怀马上止住了孩子的哭声,这个孩子立刻露出了甜蜜蜜的笑脸。而这时,北京人民画报社记者来山底学校采访,正碰上她为学生擦鼻涕,记者立刻抓了一个特写,并拍了好多照片,随后印刷成册,发行国内外(题为《乡村女教师》),封面照片就是她给学生擦鼻涕的照片。画报发行后,不仅在当地和国内引起良好反响,而且,她还收到了前苏联学生寄来的书信和照片,向她表示慰问和学习。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光荣与自豪。 1955年,她被评选为河北省优秀教师。
1956年,她被选为河北省先进生产者。然而,一个意想不到的却又更加令人兴奋的好事情也悄然而至。一天,她正在给学生上课,校领导通知她去参加全国总工会会议。接到这一通知,她的心久久无法平静下来。整整一天,她沉浸在幸福之中,眉宇间流露出情不自禁的笑意,连说话的声音都有些拐调。临行那一天,艳阳高照,和风送暖。不仅学校师生为她送行,许多乡亲也自发为她送行,大家拉着她的手,仿佛有说不完的心里话。作为工会代表她出席了全国第一届工会会议。整个会议期间,她都处在极度的兴奋状态。她与大家热烈地交流和讨论,每时每刻都被感染着,同时也感染着别人。会后,与会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当朱德委员长提出要与这位乡村女教师合影留念时,刹那间,无数的镁光灯嚓嚓嚓地响个不停。此时的王惠贞被幸福陶醉着: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竟然能跟共和国元帅、人民功臣朱老总合影,真是几辈子也修不出的福气。可惜,这张珍贵的照片在“文革”中被造反派烧毁了! 1957年至1959年,她接联三年参加了全国总工会会议。
就是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献身党的教育事业的人,在“文革”时期也受尽了磨难。但是,她从没有怨言,反而工作得更加起劲了。因为,在最艰难的时候,她总感觉有一双有力的大手在温暖着她,朱老总那浓浓的乡音时时在耳边回响:“好好干,女娃子!”她不能辜负学生及家长的信任,不愿辜负党的教导和培养。造反派可以抢走她的东西,但抢不走她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决心和热情。 1975年9月,她调任王看三村学校校长。 1976年,“文革”结束,她出席了邯郸市知识分子代表会。教育的春天即将来临,她的生命再一次绽放耀眼的光彩。她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投入工作。
她和学生打成一片,爱生如子,对学生一视同仁,优等生大力表扬,差等生以鼓励为主,宽严相济,可亲可爱,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家长的称赞。许多调皮生在她的调教下,变成了遵纪守规的好学生。家长们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人她的班级。在矿区首次举行的统考中,她所带班级54名学生,语文平均成绩89.8分,数学平均成绩
95分,名列第一,且平均成绩比第二名高出40分。她还承担了矿区的观摩课《我爱北京天安门》、《小小的船》的教学任务。1978年,矿区教师集训时,还聘请她演示了低年级数学教学法。
1978年3月,根据工作需要她接任育红班。当时班里有四十多个学生。她不顾年事已高,逐一查阅儿童登记表,结果发现还有不少适龄儿童没有来上学,于是她挨家挨户走访,劝说家长送孩子去上学,最后班里学生达到119人。原来的教室容不下,就借老乡的五间新房上课。满满一屋子学生不仅没有让王惠贞为难,反而让她感受到了更多的生活的快乐。 1979年她在省代会上发言,发言稿被刊登在《河北日报》上。
1981年,她调到王看学区工作。1985年,她作为教师代表参加了河北省第一个教师节表彰会,并获得了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北省委员会的奖励0 1986年已经离休的她参加完邯郸市人代会后,与家人畅谈会议感受,由于兴奋至极,突然发病,经抢救无效,与世长辞。消息传出,很多人不由得掉下了眼泪,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来悼念这位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乡村教师。在她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人们无不翘起大拇指诉说着她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直到今天,我们在采访中还能从大家的回忆里,想像得到她当年的风采。一个好人就这样突然离去,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思念。
- 河北峰峰春光中学简史
- 峰峰春光中学建于2000年,是峰峰矿区第一所全封闭、全寄宿,16轨制,48个教学班的侧重升学预备教育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