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爱心写春秋——记“全国优秀班主任”刘仪

来源:峰峰文史资料委员会 作者:曹妍霞 王成刚 发布时间:2014-08-05

    用自己诚挚的爱心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了37个春秋,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就是全国优秀班主任、邯郸市第十三中学高级教师刘仪。
 

    刘仪,1951年参加工作,初在“焦峰潞煤矿职工子弟中学”任教(该校转交地方后改名为“峰峰一中”)。 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下放到馆陶县插队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2年落实政策,被分配到峰峰义井中学任教。粉碎“四人帮”后,1979年,刘仪调回离别9年的邯郸市第十三中学,任高中文科毕业班班主任兼历史课教学。他挚爱教育事业,无怨无悔,风雨无阻,直到1988年退休。
 

    在32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刘仪老师所带的高中文科毕业班在历次高考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升学率名列前茅,多名学生名列邯郸地区第一,有的高考总成绩名列河北省第二、第三名。正因如此,刘仪在1981年、1982年连续被评为“邯郸市先进班主任”;1983年被评为“五讲四美”先进个人,并选为峰峰矿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荣获“全国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并获“金质奖章”一枚;1983年和1985年先后两次被评为“邯郸市劳动模范”和“模范工作者”。
 

    刘仪回顾自己担任多年班主任工作时感慨地说:“我也没有什么先进的经验,在我的脑海中,只有一个指导思想,那就是:对党的教育事业,要有一个‘忠’字,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光荣职业;对学生要有一个‘爱’字,关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工作要有一个‘干’字,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朴实的话语中道出了他的执教方略。
 

    一片热心对事业
 

    在十三中任教的15年间,刘仪老师总是每天摸黑悄悄来到学生宿舍门前,静等起床钟声敲响,督促学生按时起床,并和他们一起跑步、做操锻炼身体。上早、晚自习,按时到教室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日三餐坚持到大食堂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下午,与学生一同到操场进行课外活动,并找机会与学生谈话,做思想教育工作。夜晚熄灯钟响后督促学生安静入睡,他再回到教研室备课和批改作业,直到十二点前后才回家休息。 15个寒来暑往,天天如此,雷打不动。看着一批批青年学生毕业以后,或升人更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或走向祖国各条战线工作,他心中总涌动着说不出的喜悦。
 

   1978年刘仪在义井中学任高中毕业班 班主任,为了让学生多些学习时间,他主动向领导建议,让毕业班学生全部住校。农村学校条件差,没有学生宿舍,就利用闲着的教室做宿舍。没有床板,他就带领学生上山割茅草,打地铺。食堂人手少,他就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给食堂担水、帮厨。农村学生无粮票入伙困难,他主动跑公社、跑粮站解决。早晚自习,打钟的民办教师住地较远来回不方便,他就主动承担起打钟任务,督促学生按时作息、出操,并辅导功课。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1979年义井中学在高考中考取大学本科一名,中专五名。一所乡镇中学,竟然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刘仪说:“把教育当作事业去做,你就会付出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心血,而且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会热爱每一个学生,自觉加大工作力度和情感投入。”
 

    一片诚心待学生
  

  刘老师所带的班有位学生天资聪明,学习基础也不错,但容易骄傲,经常迟到,有时还打架闹事。有一次,他与两名学生发生争执,还动了手,被对方纠缠得无心学习,结果期中考试成绩大为下降。他一度打算放弃学习,要和对方拼命。刘老师知道后,多次找他谈心,耐心开导。刘老师问他:“为什么要和对方拼了?”他说:“不拼,我咽不下这口气。”刘老师耐心细致地帮他分析:“学习成绩只能从刻苦中来,基础再好,脑子再聪明,思想乱,成绩一样会下降。打架斗殴,和别人拼命,学校纪律不许可,国家法律也不容。这样纠缠下去,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至于‘咽不下这口气’,有什么气可争?应该把眼光放到振兴中华上去,争就争中华民族之气。”刘仪老师的话语深深地触动了该生的心灵,他慢慢回心转意,表示一定要吸取教训好好学习。从那件事之后,该生有了很大转变,刻苦努力,以河北省第四名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用实际行动回报了刘老师对他的教育。
 

    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学习热情普遍高涨,奋斗目标是一心考上大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和报考志愿上,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刘老师班有两名同学,在高考前一个月,就紧张起来,学不进去,甚至晚上失眠。针对这一情况,刘老师及时召开家长座谈会,做通家长思想,减轻对学生的外在压力。刘老师知道更重要的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于是组织学生座谈,讲清过分紧张就会变成思想包袱,这只能使自己的成绩下降。只要自己刻苦努力,把知识掌握牢固,卸下包袱,就能考出应有的水平。同时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任祖国挑选。考上继续深造,考不上走向工作岗位,也可以抽出时间自学成才,同样可以建设祖国。通过大量的工作,使学生有了正确认识,学习情绪稳定下来,最后这两名同学分别考上了南开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
 

    刘老师还经常结合自己所教历史学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抓住看电影的机会,组织学生谈感想,并结合作文课,让学生写观后感。他还通过班团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国旗、国歌的来历等,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在刘老师实际行动的感召下,同学们用红纸剪成“刻苦学习,不忘历史所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的大标语,贴在教室后面墙上,表示热爱祖国、奋发有为的决心。

    上世纪80年代初,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的学生把穿喇叭裤、留大鬓角当作时尚,看作美,还有的学生出口带脏字,弄不清什么是真正的“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他讲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审美观上是全然不同的。本主义社会把腐朽堕落、色情糜烂的东西看作是美,而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则把端庄大方、文明礼貌看成是美。喇叭裤、长头发这不是中国人固有的东西,它是从西方流传而来,是资本主义灵魂空虚的反映。我们追求美,决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尊严。此外,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礼仪之邦,出口带脏字,这不是劳动人民的东西,而是来自旧社会、流氓阿飞的东西,是旧社会反动阶级欺压和侮骂劳动人民的东西。出口带脏字并不光荣,而是可耻的。”通过几次讨论教育后,学生们认识了这些东西的来源和本质,提高了对美的认识,不文明的现象逐渐消失。同时,他还组织学生学习报刊上登载的张海迪等人物的先进事迹。通过不断学习,文明礼貌、尊师敬长、团结互助在班内蔚然成风。他所带的班被评为“学习张海迪文明礼貌先进班集体”。
 

    刘仪老师特别注意强化学生体育锻炼。针对一些同学只知埋头学习,不爱参加体育活动,以致患病耽误学习、考试成绩下降的问题,刘老师组织他们进行座谈、讨论体育锻炼和搞好学习的关系。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导学生,自己以前不太重视体育锻炼,成天忙于工作,结果身体越来越坏,曾患有肺结核、贫血、神经衰弱等病症,想把工作搞好也不可能。后来学会了打太极拳,每天坚持锻炼,十几年如一日,结果那些病不吃药全都好了。现在虽已年近花甲,但身体很好,精力充沛,干劲十足。这都是坚持体育锻炼的结果。由于刘老师的现身说法,同学们信服地认识到,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从此以后,不爱锻炼的同学都能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身体素质明显增强。临近毕业,通过测验,全班学生均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校第一。

    一片爱心育桃李
 

    刘老师常说:“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尽量不请假,保证学习时间,我首先做到不论刮风下雨,总是按时站到教室门口,注视着学生的到来,哪怕有事请假,早晨也要坚持去看一看。有人说我太累,我却深知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样子。”
 

    付出爱心与严格要求不可偏废。教育离不开严慈相济。
 

    刘仪老师讲:“记得我曾带过的一个班,这个班高一的班主任曾问我:‘这个班,在高一时学习成绩很一般,自从到了高二,你任他们的班主任以后,为什么成绩提高得这么快?你有什么秘诀吗?’我说:‘我们到自习堂看看吧。’这位老师跟我走近教室时,觉得教室里安静得仿若无人,他伸头向内看去,只见教室里满满的学生都在安静紧张地学习。这位老师感叹地说:‘这么一看,我算找到这个班学习成绩迅速提高的秘诀了。’我要求学生必须保持自习堂的绝对安静,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思想才能高度集中,才能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思想集中了,钻进去了,就会事半功倍;反之,课堂秩序乱,又有噪声干扰,则往往事倍功半。日复一日,天长日久,其结果就会迥然不同。每位同学都承认我对他们的要求很严格,但却没有人责怪我,有的还要求我对他们更加严格些。因为他们深知,严也是一种‘爱’。”
 

    班主任是个十分重要、辛劳而又光荣的工作。刘仪老师十分热爱这项工作。为了当好班主任,他下了很多功夫,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每当把一个个后进学生转化过来,走向进步;把一个乱班转变为先进班集体;把一批批学生送到高一级学校,走向祖国各地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才;特别是当雪片似的喜讯寄到手中的时候,他总是乐滋滋的。这种享受是旁人难以体会到的。有人曾劝他说:“你的岁数大了.不如把班主任工作推了,把电大的历史辅导课接下来,报酬比班主任津贴要多得多。”但是他坚决地说:“我不能为多拿几块钱,而放弃我多年来一直热衷于教育学生成才的志趣,我要在有生之年,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出最后一把力。”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千桃李,三寸笔。十年树木,十载风;十万栋梁,十载雨。一位平凡的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人类最光辉的事业,并获得“全国优秀班主任”等殊荣。他,就是刘仪。他是教育界的骄傲,也是时代的骄傲。倘若我们的教育园地里再多一些像刘仪这样的教师,则教育幸甚,国家幸甚,未来幸甚。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