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矿区第一小学简史

来源:峰峰文史资料委员会 作者:李文江 发布时间:2014-08-01

    峰峰矿区第一小学建校于1954年,占地面积12235平方米,建筑面积10153平方米,现有44个教学班,138名教职工,3135名学生。 50年来,众多学子从这里走向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他们中间,有在联合国工作的杨建国,国务院工作的马卫红,世界足球小姐孙庆梅,新华社驻香港记者牛长征,省电视台记者白岚等。他们以自己卓越的工作成绩,为母校赢得莫大荣誉。
 

    1954年春,新中国刚刚成立不到5周年,祖国建设百废待兴。峰峰矿区人民政府决定兴建主城区第一所小学,地址选在区政府西北角。当时这是一片荒凉之地,坟头遍野,衰草萋萋,深夜常能听到狐狸的叫声。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建设者们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奋战,在现校址西南角建起有四间教室的两层楼房;在校园南院建起两座平房。当时校名叫峰峰矿区新市区小学,学校只有6名工作人员,都是从各地抽调过来的教师,首任校长为姬日升。春季建好楼后,学校招收了3个教学班,随后秋季招生,学生扩展到150人左右。
 

    1955年区改市,校名随改为峰峰矿区师范附小。这一段时间,学校组织师生大搞校园建设。利用课余时间,老师带领学生拿着锄头、撅头、镰刀,除草平地,并从远处搬来小石块,把校园逐步填平。大家又自己动手种植上一些花草树木美化校园。几个月的紧张劳动,校园面貌大为改观,一个平整、干净的校园出现在大家面前。
 

    1954年至1959年,学校起步初建阶段,教学班逐渐增加到13个,在校学生增加到710人,教职工增加到28人。
 

    1960年学校发展到18个教学班,教职工40名,985名学生,新建13个教室,缓解了校舍紧张的状况。学校教学成绩突出,获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邯郸地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副校长李千叶代表学校出席河北省群英会。
 

    1961年至1964年,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班增加到29个,学生增加到1532人,成为邯郸地、市重点小宝塔学校。由于学校容量已达到极限,于是在1964年暑假后分成了两个学校,原新市区小学校改为峰峰矿区第一小学,划分出去的另一部分师生成立了峰峰矿区第二小学。
 

    1965年,学校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的指示精神,减轻学生负担,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废除“满堂灌”、“填鸭式”,采用“启发式”方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多次举办市级公开课,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学校文体工作活跃,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获区、市优秀奖,《邯郸日报》刊登了学校艺术活动的先进事迹和优秀节目剧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处于瘫痪状态。
 

    1972年国务院科教组到学校视察教育教学工作,充分肯定了学校的教学成绩,会同地市教育局搞了“谈话纪要”,“纪要”指出:“像这样的小学规模、设置,在北京也是第一流的,像这样的教师,在北京也是少有的。”
 

    1973年至1975年,学校充分发挥教学方面的优势,多次举办公开教学活动,邯郸地区十六个县市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到学校听课学习,安阳地、市,石家庄地、市,邢台地、市及山西等地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先后到学校听课学习。
 

    1976年,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事迹突出,区团委授予郭连恩雷锋小组先进集体称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郭连恩学雷锋小组的先进事迹。 1977年学校举办了大型学雷锋活动展览,受到区内外来校参观学习的各校领导和师生的好评。
 

    1978年,邯郸地区在学校召开教学现场会,刘雅琳、李儒俊教师分别做了数学、语文公开课(李儒俊老师的语文课还被省电视台录制成科教片),校领导在会上介绍了如何搞好低年级语文、数学教学的经验。之后各地兄弟学校陆续到学校参观学习。河北省小教组的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工作,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肯定。
 

    1979年,《光明日报》、中央电台报道了学校的体育工作情况,学校被评为省体育传统学校。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各方面工作有条不紊地发展,尤其到中后期,各项工作在省、市、区都有出色表现。 1985年,王志武、李儒俊两位老师在河北省召开的小学语文电教教材研讨会上进行电教仪器示范表演获得好评,学校被评为地、市、区电教先进单位。市、区文教局在学校召开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现场会,《中国教育报》以这里的春天更广阔为题报道了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先进事迹。河北广播电台也播放了这一事迹。邯郸广播电台以《人民的好教师》为题报道了赵诒良老师帮助翻倒客车中的旅客脱离危险的事迹。学校第二课堂成果获省级奖励。 1988年学校被市教委命名为质量评估先进单位。
 

    1991年9月,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制定了“坚定、诚实、勤奋、守纪”的校训和校风、教风、学风,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狠抓了师德建设和常规教学管理,开展了文明课间、文明路队活动,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吝丽娜拾金不昧的事迹在市电台、《家长报》,《儿童报》播放和登载。学校与贸易街小学、矿务局完小联合举办“鼎力杯”田径比赛,促进了学校田径运动的发展。学校男篮参加市篮球比赛获第一名,李元利老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学导式教学研讨会上做课件获一等奖。
 

    1992年,在全区中小学中率先实行了党员责任区制度和高级教师责任区制度,党员和高级教师作用得以发挥,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成绩喜人。学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市优秀少先大队,女篮获市冠军并代表邯郸市参加全省在承德举行的篮球比赛获得好成绩。
 

    1993年,学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师德量化考核标准、班主任量化考核标准、教职工岗位津贴标准和奖励标准。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业务练兵活动,举行了青年拜师会,在教职工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学校获省雏鹰大队、省体育项目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市体育推标工作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1994年,学校在师生中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五心”教育和安全纪律教育活动,成绩斐然。学校总结了“优化环境、优化队伍、优化教法、优化管理”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被评为河北省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体卫工作先进单位、市德育先进单位,学校军乐队代表矿区参加市“天天杯”军乐比赛获第一名。
 

    1995年5月,学校新班子组成,确定了创建省市级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设备、一流教学水平的目标,教育教学质量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在繁重基建任务的情况下,素质教育已经起步,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又上新台阶,学校获全国雏鹰大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省体育输送人才二等奖、市文明单位、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素质教育的做法在邯郸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座谈会上交流。《河北教育》、《邯郸日报》、邯郸电视台登播了制定教育忌语20句的做法。
  

  1996年,校园环境建设和教育质量大面积丰收。学校投资200万元建设的56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并于9月1日投付使用。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举行了“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一小人”千人签名活动,开展“十无”校园创建活动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系列训练,艺术教育普及开展,二胡、小提琴、琵琶等器乐队和舞蹈队已形成规模,学校获市第七届艺术节先进集体。
 

   1997年,学校以迎香港回归祖国为契机,举办了迎香港回归知识讲座,香港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师德演讲比赛和师德标兵评比活动,教学方面,举办了大型公开课,区内外许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来校听课学习。少年志愿者和党团员志愿者奉献日活动经常坚持,各项工作又出新成绩,学校获市文明单位、市德育示范校、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市模范学校、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学校学雷锋活动情况在省电视台播放。
 

    1999年投资17万元建起了语音室,建立了德育长廊、艺教长廊。
 

    2001年学校投资25万元,修建西教学楼,又先后投资购置程控机,安装了电话,购置多媒体电教仪器,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并安装校园网,配备了扫描仪和多台打印机。学校获得了2001年度省文明单位,文艺节目在省获得两个一等奖,居全省首位。
 

    2002年,为迎接省第三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工作,学校提出“不计工作时间,不计工作报酬,不向上伸手(向上要经费),不让牌子丢(该校是全区唯一一所小学文明单位)”的口号,全校动员,人人动手,克服困难,大干40天,顺利通过验收。
 

    2003年4月-7月份,全国发生了“非典”疫情,全校师生在校领导的带领下遵照上级指示,共同努力,战胜“非典”,三千余名师生无一感染。
 

    2004年,是不寻常的一年——第一小学已走过了50年岁月。这年1 1月,西教学楼重建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同时成立第一小学幼儿园。学校于12月隆重举行50年庆典活动,向各界展示了一小50年走过的历程以及在当前课改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回校参加庆典的老校友感慨地说:“学校变化太大了,校庆好热闹。学校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不容易啊!”
 

    学校重视德育教育,由学生创编咏诵德育歌谣活动已成为学校特色教育活动,受到省、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活动内容作为河北省德育新途径在《河北日报》刊登。在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中国教育报联合主办的“新童谣”征集活动中,该校共选送优秀歌谣300余篇。合唱《闲聊波尔卡》,获中央电视台等六家单位联合主办的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一等奖。学校加快了现代化教育建设步伐,先后投资50余万元,为23个班级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全校各办公室、教研组均联通了局域网和宽带网。投资100余万元铺设了塑胶操场,扩加了绿化带,增设了文化石。省、市、区领导到校指导工作,对学校育人环境建设给予很高的评价。
 

    2007年,学校各项工作又有了较大突破:顺利通过省教育督导评估验收,被省教科所确定为校本课程开发实验校,并作为区唯一的一所小学承担了省创新教育成果验收的任务;高标准通过市电化教学实验校验收;车模小组代表河北省唯一的一所小学参赛队在国家级比赛中成绩优异,获五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在区教育局第十六届艺术节中,器乐合奏《瑶族舞曲》、合唱《手拉手祖国更美丽》均被评为一等奖。《手拉手祖国更美丽》还参加了邯郸市第十八届艺术节五县区文艺专场演出,获得好评。学校获省示范性家长学校、市绿色学校、市德育示范校、市园林式单位、市安全文明校园、市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区“五一”劳动先进集体、区优秀档次领导班子、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区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区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区迎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突出贡献奖、区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123.jpg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