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专业技术学校的变迁
峰峰矿区的彭城是千年窑火不熄的北方瓷都。新中国成立后,彭城的陶瓷行业隶属邯郸市管辖。从1958年开始创建陶瓷专业学校,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学校几经变迁,大致情况如下。
1958年,邯郸市人民政府改组邯郸市综合工业公司为邯郸市第三工业局,主管耐火材料和陶瓷工业。根据形势发展成立专业学校,始称“峰峰矿区第三工业局技工学校”。不久,改称“邯郸市陶瓷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校址在彭城富田村(现邯郸市第十九中学)。其招生范围在冀南、豫北、鲁西地区,基本条件是初中毕业生,学制为3年。学校设陶瓷工艺、耐火材料和机电3个专业。学员200多名。校长由津浦、王鲁民兼任(离休后享受地专级待遇);师资是1955年左右来自天津、石家庄、太原等工业学校的毕业生和部分老知识分子所组成。 1960年根据国民经济调整发展的需要,在校生毕业后全部分配到各厂,实际学制是两年。
作为邯郸市陶瓷工业第一批接受正规学校专业教育的学员,在工作中经历了陶瓷生产由传统手工方式向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在技术革新、技术革命乃至企业现代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该届毕业生史广森,长期担任春蕾瓷厂厂长,企业多次荣获各种荣誉。该厂生产的象牙瓷荣获国家经委颁发的银质奖,他本人于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64年,学校改称“邯郸陶瓷职业学校”。首批招收陶瓷工艺、陶瓷美术、财会专业共300铝学员,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也有部分往届毕业的社会青年。后经省政府批准改称为“河北省陶瓷工业公司邯郸工读学校”,学制四年;其财会班并入保定工业管理学校。这所学校为当时全国范围内试行半工半读的专业学校,学校附设试验场。汪洋同志为首任校长。师资由原工业学校部分教师,河北轻工业学院、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中央工艺美院、邯郸一中、峰峰一中部分教师组成。于1965年招工艺班学员40余名。根据需要,于1968年全部毕业,总计254名,享受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待遇。
1968年9月以后,该校连续招生,学制二年。至1976年,共培养1000余名中等专业和初等专业水平的技术工人,有一部分还参加了企业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有的被评为省劳模和技术能手。
1978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陶瓷工业学校”面向全省招生,设有机电、美术、工艺专业,是恢复高考制度后正规录取。隶属省一轻工业局(陶瓷公司曾短期代管),校址迁至元宝山脚下的原陶瓷子第小学,实行3年全日制中专学习。师资由原工读学校以及部分工农兵大学生组成。毕业分配原则是哪来哪去,实际上大部分留在了陶瓷公司做技术活。 1978年和1979年,两年招生200余名学员。1987年该校归市对口。 1988年改为“河北轻工业管理学校”,陶瓷专业被取消。
办校高潮的1990年左右,在校生550名,教职工40余名。从建校至2000年共计培养技工3000余名,有一部分毕业生成为各厂车间领导和技术人员。但因各种原因,也有部分毕业生改行从事其它工作。
以上是陶瓷专业学校的变迁情况。学校先后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约4000余名。另外,陶瓷公司从各厂选派50余名学员保送进入大专院校深造,为陶瓷工业发展、陶瓷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他们有的成为高、中级技术人员,有的成为厂长、车间主任,有的被评为全国和省、市级劳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在今天打造“陶瓷之都”宏伟目标的进程中,他们起着传帮带的作用,是峰峰陶瓷生产当今乃至未来的中坚力量。
- 河北峰峰春光中学简史
- 峰峰春光中学建于2000年,是峰峰矿区第一所全封闭、全寄宿,16轨制,48个教学班的侧重升学预备教育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