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矿区职教中心简史
峰峰矿区职教中心始建于1974年。 2007年11月,原职教中心和原春华中学合并成为新的职教中心。学校目前有三个校区(原职教中心校区,原春华中学东、西校区),共占地125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47人,在校生4400名。办学层次涵盖职业高中、普通高中、职业中专、成人学历本科、专科及业余培训。学校是河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家开放教育本科教学点、考点,峰峰矿区成人学校总校。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职教中心现已成为莘莘学子学会求知、练就技能、升学就业的理想园地;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工人培训、成人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
峰峰矿区职教中心的前身是邯郸市第二十中学,于1974年9月建校。学校建立时只有三排平房共36间房屋,其中两排为学生教室,共8个教学班,一排是教工办公室。当时有教职工24人,其中专任教师20人,设有4个初中和4个高中教学班,在校生约400人。
建校初期,正值全国实行“开门办学”之时,教师们带领学生到峰峰矿区石料厂、红星机械厂、临水公社卫生院、临水公社所属的大队进行学工、学医、学农。学校先后办过“纸绳厂”、“广告色厂”。1976年,学校师生在矿区砖厂旧址,拆除废弃砖窑18座,开垦校办农场20亩,建立了学农基地。
1975年11月-1976年5月,学校参加了修建跃峰渠劳动,和邯郸市第十九中学一起,完成了68米水渠的开挖、备料、浆砌工程。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后,学校才逐渐加强了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各学科组建了教研组,每周五进行教研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并在教师中开展了“讲好一节课’’的竞赛活动。
从1974年建校时起,学校在初中设有音乐课,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并坚持活动,每年都参加区、市文艺汇演0 1976年,《我为民工补衣忙》获区中小学文艺汇演二等奖;1977年,《幸福灯》获区中小学文艺汇演一等奖。
1977年12月二十中学征用土地9.9亩,开始了新校址(现职教中心北校区)的建设,1978年盖成了南教学楼,学校搬迁到了新校舍。1979年,学校又征用土地10亩,相继建成了北教学楼、办公楼及配套设施。
从1978年到1984年,学校依然是普通教育模式,分设初中部、高中部,从1979年起开始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到1984年底,全校共有32个教学班,在校生1633人,教职员工101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
峰峰矿区职教中心真正开展职业教育是在1984年。时年9月,在全国职业教育第一次浪潮的冲击下,高中部改为职业班,设有缝纫、会计、摄影、电修四个专业。
1985年,河北省劳动人事厅和邯郸市劳动局批准同意矿区建立邯郸市峰峰矿区技工学校,校址设在邯郸市第二十中学(现职教中心北校区),学校规模400-500人;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开设烹饪、汽车驾修、电工、财统专业,其中烹饪专业学制二年;学生实行自费走读,毕业后经考试合格,可根据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由峰峰矿区统筹安排,择优分配。
1985年5月,峰峰矿区技工学校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招收对象为峰峰矿区区域内的非农业户口的初中毕业生。当年,四个专业共招收新生140人,每个专业35人。自此,矿区职教中心步人了学校历史上的一段“黄金时期”,许多具有城镇户口的家长以把孩子送到峰峰矿区技校上学为幸事,因为毕业后能够分配工作。以后,技校又开设过土建、美容美发、护理、幼师等多个专业。峰峰矿区技工学校最后一次招生是2000年,最后一次分配是2003年至此,峰峰矿区技工学校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
1984年-1998年,职教中心为一所由初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多种体制并存的学校,有教工177名,42个教学班,1986名学生。其中职业部18个班,学生811名。
从1999年起,职教中心全部成为职业教育模式。学校改称峰峰矿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由主管教育的副区长任峰峰矿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从此,职教中心的校长都由区主管副区长兼任。学校先后开设计算机、服装、餐旅、财务等专业。作为峰峰矿区职业技术学校教研主持学校,学校多次组织邯郸市第一农职业中学、十五中学、十九中学、义井中学的文化课教师及计算机、农林,财会、服装等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进行基本功大赛、讲课比赛,为提高峰峰矿区职业学校的教研水平,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0年到2002年,由于全国职教形势严峻,峰峰矿区的职业教育也举步维艰。职教中心在校生不足500人,而且还在不断流失。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有80多名教师调离。 2002年8月,新一届领导班子首先实施了留人战略和发展战略。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对事业忠诚、对教师真诚、对同志坦诚、对学生热诚的“四诚”活动,用事业、感情留人,从而稳定了人心,增强了凝聚力。研究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依据省职业学校办学标准,需要建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餐厅,在一无场地二无资金的情况下,对36户的平房进行改造,解决了建楼占地问题;无资金,就发动教职工集资。2004年9月1日,作为全区教育工程校舍改造项目之一,投资约400万元、建筑面积4600万平方米的学生餐厅宿舍楼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给学校发展带来了希望之光。之后的几年中,学校又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硬化学校操场,新上理化生实验室、两个计算机房和PLC实训室,新建学校门楼,重新装备12个专业实训室和16个多媒体教室,投资100万元新建800平方米机加工和数控实训车间,学校校园局域网通过网通专线接入INTERNET互连网,建成峰峰矿区职教中心网站,开通电子期刊、电子工具书库。
学校硬件发展的同时,职教中心没有忘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职责。 2004年,学校被批准成为省级首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承担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人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等培训任务。截止到2007年底,“阳光工程”共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6374人。
2004年,学校与邯郸市电大合作,积极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三年来共招生646人,已有92人完成学业顺利毕业。不仅为矿区各行各业在职人员提高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提供平台,而且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专业人才,许多学员毕业后成为单位骨干力量。
自2005年起,学校积极谨慎吸纳民间资金,与滏北技校合作开办铆焊专业。三年来,共培养合格毕业生400多人,全部在上海宝巍公司、天津新港船厂、北京二七车辆厂等全国知名企业及众多省内、市内当地企业就业。学校施行校企联合办学机制,与天津爱普生电子有限公司、天津胜利宾馆、山东齐星集团、河北宝信钢铁有限公司、峰峰宾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先后有400多名学生到北京、天津、上海及当地企业实习就业。
与此同时,学校的教学质量也逐年攀升。 2007年因高考成绩优异,学校被区教育局授予高考贡献奖、高考进步奖。
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育功能的转变,使得职教中心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2003年,学校通过市德育示范校和市重点职业学校的验收;2005年,学校荣获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合格学校;2007年,峰峰矿区职教中心成为河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为进一步扩大矿区职教办学规模,加快全区职教事业的改革与发展,2006年8月,区教育局将邯郸市第一农职业中学并入职教中心,迈开了职教资源整合的第一步,并于当年在职教中心开始招收林果专业。 2007年II月,原峰峰矿区春华中学并人峰峰矿区职教中心。合并后,新的职教中心,成为矿区占地规模最大、师生人数最多的学校。
走过34年的风风雨雨,峰峰矿区职教中心已从只有几排简易平房、20名教工、400名学生的普通中学,发展成高楼林立、拥有300多名教职员工、4000多名学生的综合性高级中学。
- 河北峰峰春光中学简史
- 峰峰春光中学建于2000年,是峰峰矿区第一所全封闭、全寄宿,16轨制,48个教学班的侧重升学预备教育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