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第十三中学简史

来源:峰峰文史资料委员会 作者:郝高生 刘海荣 发布时间:2014-07-24

    邯郸市第十三中学自创建至今已走过57个春秋,回首峥嵘岁月,有风雨坎坷,有艰辛步履,有铿锵开拓,更有与时俱进的多彩篇章。

    邯郸市第十三中学的前身是焦、峰、潞区初级煤矿职业学校。1950年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派遣姬知深同志到职筹建。学校原计划设在河南省焦作市,后因六合沟(原属安阳现属磁县观台)的燃料干部学校迁往焦作,姬知深同志于1951年1月11日奉命在此校址筹办焦峰潞区煤矿职业学校。1月24日,峰峰矿务局派王守道到校协助筹办,随后方正平同志也由河北省政府派遣到学校,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学校于3月30日开学,4月1日正式上课。

123.jpg

    前半年招3个初职班,1个预职班(补教小学高年级课程),共174名在校生。后半年又招1个初职班,2个高职班,共计380人,17名教职员工。学生来自峰峰、焦作、潞安、北京4个地区,以及煤管总局的青年职工和职工子弟。为了祝贺学校的诞生,选定1951年“五四”青年节良辰吉日,北京煤总派代表参加,举行了开学典礼仪式,方正平同志为第一任校长。

    1952年,为了扩充校舍,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中燃部煤管总局又投资66亿元(旧币),在峰峰矿区滏阳河畔购地百余亩,建立新校舍(今邯郸市十三中)。从此,焦、峰、潞区初级职业学校更名为  峰峰煤矿工业学校。暑假招来的新生分为采矿、地测、机电、矿管4个专业,称之为高职班。原有的甲、乙、丙、预备班称之为初职班。学校自制幕布,自购乐器,成立了管弦乐队、腰鼓队,不断上演文艺节目,活跃师生的文娱生活。还聘请了花匠植树种花,美化学校环境,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53年,学校的高职班并入东北阜新煤校和北京东郊煤炭学  校;初职班仍留在峰峰,后改名为峰峰煤矿职工子弟学校。该校  1956年移交地方,1958年更名为河北峰峰第一中学(简称峰峰一  中),被命名为河北省重点中学。

    1959年7月,黄裔任校长,王银存任党委书记,学校已经是全  国先进单位,党委书记王银存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了全国群英会。  学校获省红旗单位称号,教学成绩在邯郸地区一直名列前茅,并且  在省、专、市、区体育比赛中获15项冠军。

    1962年吴英荣任校长。他呕心沥血,严谨治校,以身作则,一  心扑在工作上,为矿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非常  重视政治思想工作,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如《学习雷锋,效法雷锋,  做雷锋式的好后代》与《如何开展政治思想工作》两篇论文相继在  《人民教育》和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刊物上发表。在他的领导下,峰  峰一中的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峰峰一中一跃成了邯郸地区  数一数二的先进校、知名校,高考升学率位居前列。在各项体育运  动比赛中多次夺得省、地冠军;白素华同学在50米卧姿射击比赛中以97分的成绩破全国记录。连续三年学校男女篮球队、田径队代表地区参加省级比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峰峰一中的体育在当时很有名气,被称为篮球传统校、体育传统校,俗有“一中的球”的说法。

    1966年6月,学校开始搞文化大革命。“红卫兵”运动兴起,大字报铺天盖地,有所谓政治问题和家庭出身不好的老师开始受到压制,错划为右派的何极寿同志跳河身亡012月份,各种名堂的战斗队纷纷成立,煽风点火的大串联开始,学校完全处于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1967年起,随着社会上“星火”、“赤峰”两大派的斗争发展,学校的两大派逐渐形成。9月20日,在临水街头发生流血事件,斗争更趋激化。学校有30多人成为怀疑对象,有27人被关进“牛棚”受到审查,致使13人伤残。原党委书记兼校长吴英荣同志在批斗中胃病复发,病情恶化,未能及时治疗,含冤死去01968年至1976年,“开门办学”、“学工学农”是当时的办学方向,学校开办了翻沙车间、水泥厂、制药厂,组织师生员工开辟姚洼河滩地30亩,街儿庄砖瓦地60亩,连同校内的10亩,号称百亩学农基地。学校师生自己动手,于1966年修建了50米长、15米宽的游泳池,开展游泳项目体育运动,并向省游泳队输送3名运动员,其中葛允山同学选送到国家队,至今保持一项河北省游泳记录。学校多次被评为河北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1973年1月16日,按市教育局国办中学统一编号,学校更名为邯郸市第十三中学,张步印任书记、革委会主任。

    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彻底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为受到迫害的原校长吴英荣及教师恢复了名誉。1986年8月,由市委主持了吴英荣校长纪念碑揭碑仪式,纪念碑坐落在五星花池西侧。

    1977年恢复高考,学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学校提出“讲好每一堂课,向45分钟要质量”的口号,开展教师间互帮互学、互相听课及岗位练兵活动,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同时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取得了丰硕成果。数位教师的9篇文章在报刊发表。其中化学老师吉惠芳的论文获省三等奖;王传雨老师的论文《综合程序法》获市一等奖;王志圣老师的论文《改建实验室一例》在1983年物理教学年会做典型发言,后在省《教改通讯》上发表;物理老师霍洪斌制作的轮轴、滑轮实验演示器,获省三等奖。

    1980年学校建西教学楼、教师住宅楼各1座。1982年学校被授予四化建设先进集体,在区、市、省举办的电化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初中105班学生李治海获全国青少年车模第一名。高中张松樵制作的火箭推进器获团中央和少年活动中心科技发明一等奖。省部大专以上录取106人,中专53人,合计159人,是恢复高考以来的最好成绩。

    2000年,峰峰矿区教育结构调整,初高中分流,高中部全部迁往春光中学,学校培育初中部学生。

    学校先后兴建了教办楼、东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拆除了院中3排旧平房和东西四方院。1999年9月1日,投资750余万元,建筑面积为7500平方米的科技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学校进一步改善教学及办公条件,先后投入数百万元配齐了8个理化生实验室、2个语音室、2个微机室,兴建了“校校通”计算机远程教育网络系统。

先后建成科技楼青石广场、全自动新校门,科技楼南草坪绿化,南北、东西主干道硬化,改建植物园,建造浮雕文化墙、喷泉、雕塑、文化石等自然人文景观,提高了校园文化品位;2006年新建教工住宅楼,66户教工喜迁新居;2007年上半年,完成了学校体育馆食堂综合楼工程,新建改建两个塑胶篮球场、封闭小操场和学生快乐园地,新建数字网络教室,新增加400平方米的学生阅览室,进一步优化了育人环境;学校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配备和应用,建立了教师电子备课中心,开通校园网络系统,“双机一幕”迸课堂,所有教学班成为多媒体教室,每个教师都能上多媒体课,增加了教学直观性和课堂容量,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校现代技术教学走在全区先进行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刘仪老师获全国模范班主任荣誉称号,获国家金质奖;张淑贞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和王式汶、吉会芳被授予河北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张树琴获全国优秀音乐教师;王式汶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获省园丁一等奖,刘林波获省园丁二等奖;王传雨、李爱芹、吉会芳、苏保良、金学文等获河北省园丁奖;王树荣、吉会芳获河北省优秀园丁;苏顺吉获省级优秀校长称号;王树兰、王建新、张美铃先后荣获省优秀教师荣誉。

    学校环境优美,绿色教育显著,先后荣获市绿化红旗单位、市花园式单位、省园林式单位、省校园经济达标学校、省绿色学校,2001年一举获得国家绿色学校殊荣。

    学校读书活动蔚然成风,学生参加各类读书和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竞赛活动成绩优异,荣获全国青少年社会主义好读书教育活动、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全国青少年祖国万岁、全国迎香港回归读书教育活动、全国中华魂读书活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优秀组织奖,连续多年在区、市、省级中小学“三节”比赛中获奖。

    学校德、智、体全面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先进集体,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省电化教学先进学校,省篮球传统学校,“河北音乐之春”大合唱一等奖,省“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一等奖,省中小学德育示范校,省教代会先进单位,以及区、市级荣誉达数百项。市文明单位现场会、市“四绿”创建活动现场会、省“普九”现场会、省级课题研究现场会等在十三中召开。

    邯郸市第十三中学依托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以更坚实的步伐创新奋进。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