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早期其他行业教育发展情况

来源:峰峰文史资料委员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2-15

        陶瓷专业教育。1958年9月,“峰峰陶瓷工业学校”在彭城西大地建立(即今邯郸第十九中学院内)。1959年更名为“邯郸市陶瓷工业学校”。1961年停办。1964年陶瓷公司在彭城新开路建立“陶瓷职工学校”。同年10月改为“邯郸市陶瓷工读学校”。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该校处于停办状态。1978年恢复教学,校名为“邯郸市陶瓷工业学校”,隶属河北省第一轻工业局领导。1987年该校改为“河北轻工业管理学校”。1980年,陶瓷公司另创办了一所“陶瓷技工学校”。校址初在陶瓷公司职工子弟学校(即陶校)院内。1986年迁至彭城镇东山脚下至今。

 

       电力专业教育。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峰峰境内先后出现过4所电力专业学校。1955年峰峰发电厂与北京石景山电厂等16家单位联合举办职工中等专科学校,在峰峰发电厂建立“北京电校峰峰电厂分校”。1956年,峰峰电厂与郑州电校合办“郑州电校峰峰电厂分校”。1960年停办。1958年,峰峰发电厂自办一所半工半读电力专科学校,由本厂“职工业校”代管。1961年停办。1984年12月,经河北电力工业局批准,与石家庄电力局联合,建立“石家庄电校峰峰分校”。

 

       林业专业教育有过短暂的历程。1965年春,“峰峰矿区林业职业中学”在临水镇北留旺村创建,该校由原来的街儿庄中学和义井中学合并而成。教师大部分由这两个中学调来。“文革”开始后,教育教学陷于混乱,学校艰难维持到1969年秋,被迫解体。教学设备仪器等分散于各城乡中学。该校本来办学实力雄厚,鼎盛时师生达千人之多。无奈毁于一旦,实为峰峰教育史上一大不幸。

 

       农业专业教育。20世纪50年代末,全区各农村公社在公社所在地或大的行政村创办“农业初级中学”(简称“农中”),培养农业、林业技术人才。至1965年,全区已有农中60所。“文革”开始后,全区“农中”被砍掉。1984年,因形势需要,区文教局以“邯郸市第十六中学”为试点,开设农业专业教育课程,开启了矿区有史以来正规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的教育。1986年该校的高中部经邯郸市政府批准,挂牌为“邯郸市第一农业职业中学”。开启了全区农职中办学的先河。

 

       卫生专业。1958年6月,峰峰矿区卫生局、峰峰矿务局总医院、峰峰矿区人民医院联合开办“峰峰矿务局卫生学校”,设护士专业,学制3年。1960年该校迁至峰峰矿务局一矿。1961年,根据省对中等学校压缩调整的精神,峰峰矿务局卫生学校撤消停办,学生分配到矿务局所属医院工作。

 

       1975年2月,峰峰矿务局第一医院“七•二一”工人大学成立,招生50人。1980年10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面向全省招生,学制3年。招生范围:河北煤炭系统从事医疗工作的在职职工,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经费由峰峰矿务局主投资,省煤炭厅资助。1985年以后,大专班停招,改为中专班,主要是培训护士。与此同期,峰峰地方成立了“峰峰卫生学校”,除招收中专学员外,还负责培训医务人员和学历进修。多年来,该校为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综合专业教育的学校主要有“邯郸市第三职业中学”和“峰峰矿区技工学校”。1982年,经邯郸市政府批准,邯郸市第十九中学的高中班改为“职业高中”。1986年9月,正式命名“职业高中”为“邯郸市第三职业中学”。开设木工、缝纫、家电维修、美术等专业课程。1984年9月。邯郸市第二十中学高中班改为“峰峰矿区职业高中”。1985年6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峰峰矿区职业高中”改称为“峰峰矿区技工学校”,仍附设于邯郸市第二十中学。专业课程有烹饪、汽车驾修、电工、财会、土建、家电维修等。2003年该校更名为“峰峰矿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简称“职教中心”),原有的邯郸市第二十中学机构也并人到该职教中心之中。专业课程主设计算机应用和维修、餐旅服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采煤、铆焊电工等。学历层次既有职业初中,也有职业高中,还有联系进修成人职业大专、本科。

 

       除以上两所综合专业学校外,1984.年,邯郸市第十三中学的高中部还设过“峰峰矿区职业高中”。因形势变化,该职业高中没形成规模。1982年至1985年问,各乡镇中学曾先后办起“专业班”,主要种类有裁剪、养殖、医疗、农机修理、音美等。但因专业师资缺乏、办学条件薄弱,均未能形成规模。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