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镇的历史渊源(金代已有建制、元代促进诞生)

来源:峰峰文史资料委员会 作者:刘志国 发布时间:2011-12-02

        金代已有彭城村

        其实,至少在元之前的金代时,已经有彭城村的建制。民国李煜瀛《南北响堂寺及其附近石刻目录》一书中记载:在南响堂寺第七龛门框外左侧刻有“大定十年四月二十三日中彭城村陈氏羲殿一座”文字。大定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大定十年为公元1170年。当时陈氏还愿特意在南响堂寺盖殿一座。这座殿究竟有多大,具体在何位置,已无从考证。但在第七龛门框之外发现有关“彭城”地名称谓的记载,它证实了金代时已有彭城村建制。彭城地名如果自金大定十年(1170年)算起,至201O年,至少已有840年的历史。

        元代瓷业兴旺促进“彭城镇”诞生

    元定都于大都。标志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也直接影响到各地陶瓷窑场供求关系的剧烈变化。中原各地陶瓷业衰退,许多名窑绝火停烧。由于磁州窑占尽天时地利优势,以及当时匠籍制度的推行,陶瓷生产恢复很快,窑场规模扩展到漳河流域的观台、艾口、申家庄、南莲花、贾壁、青碗窑及滏阳河流域的临水、彭城等地,而以彭城窑为生产容量大、密集程度最高的窑场。

        彭城镇西从炉上村东到大路沟,南起二里沟北到常范村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都发现了元代窑址与遗址,如新华街窑、二里沟窑、常范窑、小南河窑、九条洞窑、陶研所窑、大路沟窑、盐店窑、老槐树窑、半壁街窑、联合村窑、四公司窑、小街的窑等,形成了以彭城滏源里为中心的窑场管理机构,及“滏源王家造”等一大批著名窑场,磁器产品可“浮于滏,达于卫,以售京师”。各地匠户聚集于彭城窑区,生产各类御用内府陶瓷及各类官府用瓷。近几十年来彭城出土了大量的较完整器物与瓷片标本证明,元时彭城瓷器产量之大、技艺之精,均超过观台与临水窑等窑场,成为磁州窑最主要的中心产区,也由此升格为彭城镇。

        区文物工作者在彭城老爷山摩崖石刻上,发现刻有“广平府磁州滏阳县彭城镇……大元国大德元年社首……”的文字记载,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关于彭城镇的史料记载,表明彭城自此时起或者在此之前已经升格为镇的建制。为何将彭城村提升为镇的建制?笔者认为,由于彭城磁州窑瓷业兴盛,能够为国家交纳更多的税赋,在全国的经济地位自然得到提升,因此元朝适时地将彭城由村建制扩大为镇建制,就成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彭城建镇如果自大德元年(1297年)算起,迄今(2010年)至少已有713年的历史。彭城窑场由村升格为镇建制,是磁州窑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彭城建镇实际上借助于磁州窑瓷业的兴盛,但磁州窑又因彭城瓷业的大发展而延续至今,千年窑火不熄,千年陶瓷文脉不断。彭城镇勇敢地挑起了推动磁州窑发展的历史重担,这也是彭城磁州窑的骄傲。彭城设镇之后,瓷业生产更是如火如荼,锦上添花,更上层楼,在磁州窑发展史上开启了新的辉煌一页,从此彭城镇地名比较长久地固定下来,再也没有改变。在明代彭城镇成为磁州六镇中经济实力最强的镇,经济贡献为诸镇之首。彭城镇瓷业生产又经清、民国至今,留下了“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与“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美名,在中国陶瓷发展进程中演绎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剧。

        彭城磁州窑陶瓷宛如火中凤凰,几度风雨沧桑,几度涅粲,陶艺之火生生不息,在于她天赋秉异,深孕天地之精髓灵秀,不断推出精美之作。造型技巧融宋之清丽、金之秀美、元之雄浑、明之敦厚、清之圆拙等于一炉,婆娑多姿,蕴藉千秋瓷艺之风韵。磁州窑装饰艺术绚丽多姿、不拘一格,叠厝华夏八千年之韵秀,海纳百家技艺之精华,写就波澜壮阔之华章。这些均为国内外其它诸窑场所难望其项背。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