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峰峰响堂山石窟的三十个小发现 你知道那些呢?

来源:微观峰峰公众账号 作者:微观峰峰编辑 发布时间:07-15

 

  1、你知道北齐为什么要修建响堂山石窟吗?

    众所周知,响堂山石窟的缔造者是北齐的高氏皇室。史料记载,响堂山石窟的开凿有双重目的,其一,是为东魏大丞相、北齐高祖皇帝高欢的陵葬。其二是北齐高氏往来于晋阳与邺城之间沿途休憩避暑游玩的离宫。


    2.响堂石窟中的佛尊是佛?还是皇帝?

    早 在响堂山石窟开凿之前,中国佛教造像的雕刻与崇拜就已经分不清是在拜佛还是在拜皇帝了。这个起因是源于北魏时期赵郡(河北赵县)的一个僧人法果。法果曾任 僧徒统监。太宗时更是授予忠信侯、安城侯等号。法果提出了“帝既是当今如来” 的主张,拜天子即拜佛,从而大大削弱了佛教的独立性,也使佛教开始依附于统治者,反映在佛教造像上即出现了佛与帝王的合身像。

    在 响堂开凿之前的几个皇家石窟寺,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就有这样的记载。云冈石窟最早开凿的昙曜五窟(16-20窟),就是“沿西方旧有佛像服饰的外观, 摹拟当今天子之容颜风貌”雕刻的。《魏书·释老志》也记载有洛阳龙门石窟的开窟目的,“景明初,……于洛南伊阙山,为高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受云冈 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影响,响堂山石窟的开凿也对应了北齐高家皇帝的形象。


    3、你知道南北响堂最早是由谁开凿的吗?

    响 堂山石窟包括北响堂、南响堂、小响堂以及老爷山摩崖石刻共16座窟、300余个摩崖佛龛和4300余尊造像。北响堂位于和村东南鼓山山腰处,以北齐开凿的 三大窟为中心,分南、北、中三组。规模宏大、形制独特。根据窟前常乐寺遗址金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常乐寺重修三世佛殿记》的记载,北响堂石窟为北 齐文宣帝高洋修建的皇家石窟。南响堂位于滏阳河左岸,与北响堂相距约15公里。七座石窟依山而筑,分上下两层,上层五座,下层两座。2窟门外两侧的龛内, 被隋代磨平后刻成了《滏山石窟之碑》,上面记载着在北齐后主高纬当皇帝的第一年,也就是公元565年,由灵化寺的和尚慧义草创了南响堂,后来由当朝宰相高 阿那肱出资建成了这处贵族石窟寺院。




北齐皇帝高欢画像

    4. 北响堂北洞、中洞、南洞分别对应着北齐高氏皇族的三个人,你知道是谁吗?

    北 响堂北洞、中洞、南洞是北齐开凿的三个大窟。其开凿时间的顺序是北洞中洞稍早,大概在东魏晚期,完成于北齐,南洞稍晚,约在北齐。据文献记载,北洞的开凿 就是为了安葬北齐高祖高欢的灵柩,也就是说,北洞对应的是高欢。那么中洞对应的则是高欢的长子高澄,南洞则对应的是高欢的次子北齐文宣帝高洋。



    5.响堂山石窟中有天龙八部中的乾挞婆和紧那罗,你知道是哪两位吗?

    很 多人可能是从电影或武侠小说里知道“天龙八部”这个词的。其实天龙八部是佛教用语。佛经中记载,每当佛陀向众生说法时,天龙八部作为护法神就会出现在其周 围。他们分别是天、龙、夜叉、乾挞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挞罗迦。飞天是人们对乾挞婆和紧那罗习惯的统称。乾挞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 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挞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 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在 响堂山石窟几乎每个洞子里都可以看到飞天的形象,保存最好也最美的飞天,便是南响堂第七窟窟顶的飞天。第七窟也称千佛洞,洞窟的四壁满布大小不一的佛像, 窟顶正中为莲花藻井,莲花的周围,翩翩飘舞着八个飞天,两两一组,有的手拿箜篌,有的手弹琵琶,有的凌空飞舞,身体曲线优美,衣带随风飘荡。走进洞内仿佛 进入个神国极乐世界,梵音低唱,仙乐轻响,惠风和畅。此外在南响堂第五窟窟顶原也有一组精美的飞天,可惜已经毁坏。在北响堂中洞窟门上方还保留着一些飞天 的残迹,飘舞的飞带形成极其强烈的装饰效果,使中洞窟门显得富丽堂皇。从这些残迹来看,这些飞天在当时应该是绝伦无比的。(资料提供:赵立春 老曹/编辑)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