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9个大棚里藏着大峪镇新立村全村的希望

来源:网络媒体平台 编辑发布:信息港小编 发布时间:2019-03-07
近几日,天气转暖,春意渐浓,正值新立村的双孢菇采摘上市的时节。大棚内,一篮篮雪白鲜嫩的双孢菇经工人采摘后正在装车,不久后,这些美味将出现在南方及一些滨海城市的餐桌上。

位于大峪镇南端的新立村,是一个企地共建的新村,因而得名“新立”。作为一个典型的搬迁村,新立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一直积极探索与实践着……

为了寻找致富项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村双委积极探索,认真分析村情,他们认为,目前,村内尚有部分闲置的荒地,剩余劳动力也不少,但缺少产业带动。于是,村双委成员们开始频繁地跑农业公司、企业及各种基地、种植场,广泛收集各方面的种养殖信息和市场供求量,同时结合新立村的地理条件及产业发展规划,多方考察。在考察中,双委干部们了解到,双孢菇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齐全且具有保健作用的健康食品,有预防坏血病、促进伤口愈合、降血脂等功效。而且,双孢菇的种植相对而言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收益高、技术较易掌握。最终,他们决定引进双孢菇种植作为带动村集体经济的项目。

说干就干,从用地选址、筹集资金、设计大棚、平整场地、建设大棚到通电通水,新立村的双委干部和党员团结一致,始终冲在最前面。2018年7月,在当地企业——华明煤电公司的大力帮扶下,9座智能化高标准恒温菌棚终于建成了!

种植双孢菇,技术是关键。经过一致推选,决定由村双委成员索跃明担任基地负责人。为了尽快掌握双孢菇的种植技术,索跃明不仅经常请来技术专家现场指导,下班回家后还要上网自学双孢菇种植的相关知识,实在不懂的,他就干脆跑到农业部门进行技术咨询。

 为了全面掌握双孢菇种植技术,他多次外出学习,短则三两天,长则一个月。后期大棚的资金流转紧俏,为了不延误收菌的最佳时期,他索性拿出家中的存款垫资,前前后后已经垫出去一年多的工资。剩余的时间,索跃明几乎是一头栽进基地,从开始备料、消毒、发酵、接种、安棚、上架,到出菇后上水、采菇、剪菇,他都认真紧盯着每一个环节。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索跃明终于从对大棚菌类种植一窍不通的“种植小白”,蜕变为村里的“骨干精英”。“传统草棚都是季节性栽培且产量低,新立村双孢菇基地通过改装通风系统和菇架,把双孢菇种进‘空调房’,由于棚内恒温恒湿,实现了双孢菇的一年多季种植。”索跃明非常专业地讲解着,“在我看来,双孢菇的种植技术靠得就是一个细心。认准科技致富这条路,准没错! ”索跃明自豪地说。如今,在索跃明的精心管护下,首批双包菇已于3月初全面上市。

据了解,新立村的9个大棚占地约4500平方米,如此大规模的基地种植,自然也带动了当地及周边村民的就业。正在大棚里忙着洒菌种的张秀芳告诉小编:“我是本村人,看到村里建了这几个大棚后,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以后俺就在自己家门口打工了,上午四小时,下午四小时,一天能赚60块钱呢!”

“像食用菌这种需要大面积科技推广的产业,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新立村支部书记李宗朝说,“去年以来,区、镇领导多次实地查看、指导基地建设工作,为双孢菇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也多次邀请专家为大棚种植工作传经送宝、答疑解惑,实地参观了山东等标准化、规模化企业,还签订了专家指导协议。”

如今,新立村的党员干部正带领乡亲们,走在充满希望的致富路上。谈及今后的打算,大峪镇党委书记韩强说:“下一步,我们将以集中连片发展为方向,统筹指导各村发展多种模式的集体经济,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整合多种资源,积极邀请专家进行全产业链指导,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独具大峪特色的农业发展格局。”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